不一样的科研,一样的精神

张荣波(黄智义 摄)秦承雪雷玉琳

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济南各个区县,涌现着一个又一个或让人耳目一新、或让人如雷贯耳的科技项目,在这些项目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科技工作者,对科技创新的执着,对旧有模式的突破。

张荣波

爱写科研文章,申请专利40多项

1982年出生的张荣波,清秀、腼腆,言语不多,喜好钻研,自2008年成为一名研发工程师以来,他申请了40多项专利,其中8项是发明专利。

济南高新区的科技人才,张荣波毕业于山东轻工业学院(齐鲁工业大学),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他先后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济南市科技明星计划等科研项目,发表十余篇专业文章。他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于2010年9月获得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和山东省财政厅颁发的山东省2010年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

2008年,张荣波成为一名研发工程师,此后6年一直承担难度大、时间紧、外部支持少的新项目研发工作,参与研发了下翻II型加固计算机、下翻式双屏加固计算机、上翻式双屏加固计算机、加固KVM、机载一体机、加固硬盘录像机、虚焊检测振动台、CPCI扩展平台、5吋加固手持机、指静脉身份确认仪等30余个新产品,一次产品化成功率100%。

2014年,张荣波加入由中航工业航电系统筹建的航电中和山东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创业团队,任技术中心主任,旨在打造医疗器械和家庭健康领域的民族品牌。截至目前,他和他的团队成功开展了医用压缩式雾化器、多参数监护仪、插件式监护仪、母婴监护仪、尿液化学分析仪、数字电子血压计、医用分子筛制氧机、医用红外热像仪、超级空气净化器、医用红外热像仪等20余个项目的研发、检测、注册和生产工作。这些年来,他在医疗器械、机械电子、加工制造、纳米材料、加固技术、设计策划、管理培训等领域均有涉猎,共申请4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8项。

秦承雪

为了父亲,不断攻克医学尖端领域

秦承雪是山东汉方制药有限公司特聘首席专家,技术带头人,2010年获得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博士学位,并于今年获得济南市“5150引才倍增计划”人才工程专家称号。此外,她还是泉城高端外专计划专家,英国药理学会/澳洲药理学会(BPS/ASCEPT)杰出青年科学家等。如此多的荣誉,源自于秦承雪过硬的专业技术,目前她已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27篇,获得澳大利亚发明专利1项,国内各类专利5项。

2011年,秦承雪加入Baker心脏和糖尿病研究所,从事心脏病和糖尿病的新药研究工作。其间,她带领的研究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抗炎蛋白Annexin-1,该抗炎蛋白能够减少炎症,可在患者心脏病发作后对心脏起到保护作用,她希望通过该研究恢复患者受损的心脏功能。抗炎蛋白Annexin-1突破性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国际期刊上,并成功申请了专利。此外她还从红葡萄酒中分离出了一种全新的黄酮类化合物,该化合物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目前已进入心脏病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

秦承雪之所以在糖尿病和心脏病领域勤耕不辍,根源来自她的父亲。她说:“我父亲患有糖尿病,这是我选择糖尿病治疗领域技术研发的最初原因,然而我对这个病接触得越深,越是了解糖尿病对身体带来的伤害,越希望能减轻中后期病人的痛楚。”

目前国内糖尿病患者达1亿多名,其中15%的患者病情会发展到糖尿病溃疡——即周围血管病,这部分患者中的30%最终不得不进行截肢。提到这里,秦承雪感到痛心疾首:“有些糖尿病患者的情况比癌症更严重,然而在初期往往得不到重视,如果我们可以帮助阻止病人的病情发展到最严重的阶段,社会将减少负担,病患和家属就不再那么痛苦。”

由于糖尿病属于血管疾病,部分病人甚至会引发心脏病,这也是秦承雪选择同时研究这两个领域的主要原因。亲情让秦承雪看见了糖尿病患者的世界,善心推动她不断深入研究,也成就了她在医学领域的非凡成就。

韩 锋研发17年,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韩锋,中创软件中间件的常务副总经理,在中间件领域可是个名人。他现在是国家认证系统架构设计师,也曾获“2017年中国软件行业优秀工程师”等荣誉,他参与研发的“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应用支撑平台”,获得了2017年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应用支撑平台”是山东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应对多变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而研发的。中创联合北京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软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著名高校科研单位,以软件资产复用为核心,从架构支撑、资产积累、开发模式、监管保障等四个方面开展研究,提出服务化分层柔性体系结构、大规模的软件开发资产库、模块化集成组装方法以及多维度、细粒度的一体化监管机制。该平台在金融、交通、税务、教育、制造业等领域得到成功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周期平均缩短40%以上、成本平均降低30%以上。

这些年来,韩锋积极参与国产中间件产品研发,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基础软件集成创新,赶超国际同类产品,为国家信息化领域自主可靠、安全可控战略贡献力量。国家开发银行、交通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武汉路桥ETC、潍柴动力等多家大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都有韩锋的付出,他用17年的默默耕耘,为国民经济重点行业信息化作出了贡献。

雷玉琳

精湛医术彰显科技力量

雷玉琳,带领团队先后完成8项课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多次获省市科技进步奖。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的雷玉琳任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业务副院长、眼视光科主任,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深受广大职工和患者的信任和爱戴。2007年研究生毕业后,她作为医院第一名引进的研究生,入职不久,便接下一项重要课题,白天在临床穿梭,晚上忙着收集资料、分析统计。第一次接课题,不熟悉流程,甚至跑到青岛去请教一位老专家。当说起工作的动力,她淡淡一笑地说:“农村长大的孩子,能吃苦!”

在雷玉琳的带领下,“飞秒激光治疗LASIK手术后再近视”技术解决了眼科界的难题,深受好评。经过总结飞秒激光术中产生前房气泡的相关因素,她带领团队提出个性化角膜瓣的设计,一方面降低了前房气泡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视力和视觉质量;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为患者保留了角膜生物力学强度,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性。

雷玉琳没有满足于既有的成绩。2012年,通过不懈努力,她自学考取了博士研究生,成为眼科医院的第一名博士研究生。雷玉琳深知不进则退的道理,非常注重学术交流,不断引进新技术,先后引进了SBK、飞秒LASIK技术。

2015年,雷玉琳引进了全球最先进的Smile技术,避免了以往LASIK角膜瓣的相关风险,手术更安全,术后恢复快,生物力学更佳,视觉质量更佳。2017年,她再次引进角膜交联技术,为许多圆锥角膜患者带去了福音,避免了角膜移植手术,为患者提供有用视力,帮助他们重返校园或工作岗位。截至目前,她已经成功完成近视等各种手术3万余例。

无论是张荣波、秦承雪,还是韩锋、雷玉琳,因为热爱科研,所以不畏艰难、一路前行。

制图/孟学荣 撰稿/本报记者 黄智义 王宝静 黄佳杰 刘高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