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登陆Steam的非V社游戏是什么?

你在Steam里买了多少游戏了?面对这个问题,相信不少人跟米游君一样,会落下不知是幸福还是苦涩的泪水。

回想10几年前,米游君拿着攒下来的零花钱,去电脑城淘5块、10块的游戏合集光盘的时光。那时候尽管游戏便宜(反对盗版!米游君如今已经全部补票了),但自己还是会精挑细选,对每一个玩到的游戏都会反复研究。

小时候常卖的“芝麻开门”系列竟然也是伪正版(图片取自游研社)

随着网速不断提高和储存硬件的不断升级,国内的单机游戏市场逐渐从线下转为了线上模式。如今,PC游戏市场几乎已经完全转为了线上应用商店的模式,在10年前你很难想像市面上会存在像Steam这样的平台,它可以容纳上百万款游戏作品。

不过回到10几年前,Valve创立Steam之初也并非意图将其制作成一个综合线上游戏商店。就像国内玩家熟知的QQ游戏大厅,Steam最初只是作为一个整合Vavle旗下作品的平台,当然那是上面几乎没有第三方游戏作品,直到这款游戏的出现,才真正打破了“Steam只上V社自己产品”的传统。

是的,这款叫做《玩偶功夫》的游戏便是Steam的首款“非V社游戏”,于2005年10月12日登陆Steam。

最近,这款产品在外媒的讨论下又回到了人们的眼前。对于当时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绝对不会想到第一个登上Steam的非Valve游戏作品会是一个“师出无名”的游戏。从Steam目前的页面来看也是,无论是发行商还是开发商,《玩偶功夫》目前在商城页面上都只是写了一个游戏开发者的名字:Mark Healey。

事实上,这款产品成为首个登上Steam的非官方游戏也有一段趣闻。《玩偶功夫》的开发者Mark Healey当时以艺术设计师的身份工作于传奇工作室狮头。要知道,当时的狮头工作室因其《神鬼寓言》、《主题公园》等经典游戏名噪一时。

魔力牛与狮头的恩怨情仇也非常有意思,但在这里就不过多展开了,我们还是瞄准《功夫玩偶》这部作品。

事实上,对于不少70、80年代长大的美国游戏人来说,他们对“功夫”这一题材就有着很深的情怀。“功夫电影”在美国曾经也算是红极一时的电影主题,因此,不少烂作也就应运而生。这当然也成为当时狮头工作室内部一些游戏人茶余饭后的吐槽话题,终于有一天,他们在公园里拍摄了一部“质量极差”的小电影来嘲讽当时的功夫烂作。

有趣的是,这部本来是随便拍着玩的作品却深深地“触动”了Mark Healey。身为狮头工作室美术设计师的他竟然冒出了自己做一款围绕这部电影内容展开的功夫游戏。这部游戏要在基调上符合这部电影(恶搞风格),并且他还将产品设计出“物理动作为基础”的特点,为角色加入了创新的绳索物理模拟代码,即身体的每个关节都是可以弯曲、旋转的,整体看起来有点像皮影戏中人物道具的样子。

有趣的设计思路让这款作品在当时的GDC上获得了一些发行公司的关注,其中就包括Valve。GDC后他受邀去会见Gabe,并成功让这款游戏成为了Steam首部非官方游戏。YouTube节目People Make Games的制作人Chris Bratt在节目中还透露了期间发生的一件轶事,当时回程时Mark还因丢失钱包而难以返程,因此他还向V社借了回程的机票钱。

最近接受Chris Bratt采访的Mark Healey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