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后的奋斗:成就更优秀的自己

如果颜值和财富二选一,"00 后 " 可能会有些犹豫,但如果才华和财富二选一,他们很可能会更崇尚前者。

"00 后 " 在物质丰富的环境中成长,在他们看来,生来条件优越的人没什么值得称道的,他们更佩服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就的人,同时也习惯去追求真理和规则。

马云等从草根成长起来的大咖成为他们的励志偶像。即便是谈到演艺圈的 " 爱豆 ",他们也不会只看颜值。明星艺人奋斗的经历,更能触动他们的心。

"00 后 " 是学生群体的主流,对于他们来说,奋斗就是好好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吗?"00 后 " 不这样认为——奋斗是成为更优秀、更强大的自己。爱我所爱,无问西东。

看似贪玩却内心柔软 他们也有坚强的一面

每天早晨 5 点起床,给爷爷喂饭,帮妹妹洗脸,送她去幼儿园,放了学还要去地里干农活 …… 很难想象,这些事情是由一个 12 岁的小女孩扛在肩上。

王郡熙来自于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她的经历刷新了人们对于 "00 后 " 娇生惯养、敏感脆弱、贪玩任性的传统认知。

和其他十几岁的孩子一样,小郡熙也活泼好动、爱玩爱闹,见到好吃的也会犯馋,但她性格中却有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温柔和坚强。郡熙的爸爸、妈妈常年在新加坡打工,两年回来一次,爷爷瘫痪,奶奶身体不好,还有一个 6 岁的妹妹,王郡熙是家里的 " 小顶梁柱 "。

认识郡熙的人常用 " 坚强 " 来评价她,可她自己并未觉得吃苦,原因是内心充满了对家人的爱。一次用镰刀割玉米秆时,不小心划伤了脚趾,血一下子涌出来。" 当时我就用玉米叶子把伤口裹住,坚持把秸秆割完才回家。到家里也不敢吱声,怕家人担心,一直到晚上他们都睡了,我才开始洗伤口。" 每当邻居给她一些好吃的,她总是第一时间想到妹妹,看着爷爷和妹妹吃,比自己吃更开心。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奋斗的意义可能还显得很模糊。奋斗的一种形式也许就是成长,就是不断去感知生活的意义,成为更懂事的孩子。

王玥涵是葫芦岛市一高中高二学生,刚刚获评 "2017 年全国最美中学生 ",是公认的学霸,身上有各种光环加持。但是让他真正感受到成长的一件事情,是发生在 7 岁那年。

2008 年汶川地震,王玥涵的父亲主动请缨到一线支援灾区。由于工作原因,长期伏案,母亲的颈椎病很严重,加上父亲外出后,全部家庭重担都落在身上,颈椎病痛愈发严重。有一天他放学发现不是母亲来接,而是小姨把他接到了医院,看到母亲疲惫地躺在床上,两个手臂上同时输液。原来母亲是因为喝了中药身体不适导致中毒,险些失去生命。

当时他很害怕,心疼地扑在母亲身上痛哭。让他意外的是,母亲很快出院了,他看得出来,母亲是不想让他担心,更不想让身在灾区一线的父亲担心。" 我知道,能帮助妈妈就是做好自己,不让她操心;我更知道,做人不能只考虑自己。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必须要学会勇敢、坚强和担当。" 王玥涵说。

成长在智能时代 科技比玩具更有吸引力

虽然很多 "80 后 " 和 "90 后 " 小时候的梦想也是的当科学家,但 "00 后 " 与科技的关系似乎更加天然和紧密。无人机、VR 体验、人工智能、3D 打印、机器人 …… 这些高大上的科技名词现在都已经成为孩子们的玩具,不断激发着他们对科学的好奇。

2000 年 9 月,王涵出生于锦州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5 岁那年,父亲将一套电子积木交到他手上,父亲没想到眼前这个小家伙会从此爱上电子科技,建起属于自己的家庭实验室,并在 10 年后成为辽宁省科协和教育厅等单位主办的科技创新大赛的 " 科技创新之星 "。

小学三年级,王涵发现家里有一部父母不常使用的笔记本电脑,于是他跟父母申请想 " 打开看看咋回事 "。为了仔细了解各个部件的功能和运转情况,他将电脑详细分解,却再也无法组装回去 …… 从此,科创闸门被打开,王涵再也没有停下来过。

小学五年级,王涵发现,有时候水已经烧开了,但母亲没有及时关火,造成能源浪费,干烧还会损坏水壶。他在发明中监控水的温度,根据水温调节燃气量大小,一旦水被烧开就自动关火。这套燃气智能烧水装置让王涵获得第 26 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很多同学独自在家的时候看电视没节制,王涵就想利用中考之后的暑假时间开发一套 " 有线电视及宽带智能时限综合控制系统 "。王涵从 2015 年 11 月起开始研究,历时 9 个月,从选题、设计、研究再到制作和撰写论文都由自己独立完成。在克服一个个设计方面难题的同时,他不断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认为方案可行,他就立即组装。在兴趣的驱使下,他经常忙到凌晨,一个个地焊接元器件。由于是手工操作,尽管非常小心谨慎,也经常焊坏元器件,导致板子作废从头开始。目前,该设备已经申请专利,他凭此发明获得 " 明天小小科学家 " 奖励活动二等奖,他也是辽宁省唯一一位获奖者。

人生奋斗目标更清晰 早早立下 flag

" 从小学开始,我就想做一个企业家。" 别看常天行现在只是东北育才学校的一名高中生,但他早早就确立了科技创业的理想,并通过一步步奋斗向他的理想靠得越来越近。

常天行从小就爱好发明创造,时不时就会鼓捣出一个同学们为之惊讶的发明,为此同学们给起了个绰号 " 常博士 "。

对于常天行来说,奋斗就是一直专注做自己喜欢的科技创新,并把想出新点子变成一种常态。他通过网络学习了相关领域的大学课程,并坚持动手实践发明创造,带着一些发明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今年 4 月,常天行在第 33 届辽宁省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省一等奖,并获得入选国赛的资格。不久前,他的 " 户外交换式节能冰箱 " 还入选了 2018 年中国科协青少年国际科技交流项目遴选培训暨 Intel ISEF 冬令营项目,并受到评委青睐被推荐去国外参加 " 超级理科生 " 大赛。

对于常天行来说,这个奋斗的过程虽然艰苦,但却十分幸福。" 因为我喜欢发明创造,未来我要从事我喜欢的事业,并要做到最好,这当然是让人期待向往的,所以奋斗的过程也必然是快乐和幸福的。"

今天,首批 "00 后 " 登上高考舞台。调查显示,95% 的受访考生已经考虑过选择什么大学和专业,超过 1/4 有明确目标,大多数有大概方向,还没确定具体院校专业。

常天行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好好学习考入顶尖大学的计算机专业。" 很多成功的企业一开始都有一个精英创业团队,我想未来在那里会结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创业。"

明年,王涵也将走进高考考场,他告诉记者,自己还没想好要报考的大学,但不管去哪读书,他都想选择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专业。

奋斗不局限于学习 要让自己更全面

"00 后 " 更加多才多艺,这是老师们公认的一个事实。" 以前 80 后学生想搞一台校园晚会,需要举全校之力才能凑齐节目,现在的 00 后几乎每个人都有特长,每个班级都能排出一台节目丰富的晚会,而且艺术技能水平还都挺高。" 一位老师介绍。

在得知自己获得保送北京大学资格后,黄柏贺仍然坚持在学校学习,没有一天松懈。他不仅是同学们眼中的 " 学神 ",更是儒雅的全才。只要自己能挤出时间来,他肯定不会错过篮球赛和运动会。艺术类的、运动类的活动他都愿意尝试去学,围棋、书法、电子琴伴随着他的童年时光。

同样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的高宇辰,是辽宁唯一入选国家物理集训队的选手。在高宇辰爸爸的口中,他既不会死记硬背,也不会 " 一有空就学习 "。相反,高宇辰小学时就拿到了小提琴十级证书,并获得过皇姑区同年级象棋比赛冠军。

"00 后 " 早已刷新了人们对于学霸的刻板印象,学习好再也不等于 " 死读书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另一个层面的奋斗,那就是让自己更完美、更全面。

王玥涵为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临场发挥应变能力,小时候就学习了播音主持,4 岁时就在龙港区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担任主持人。他还喜欢健身和游泳,健全了体魄,培养了耐力。不但如此,他还喜欢书法,如今书法写的也有模有样。正所谓字如其人,在练字中沉淀了内心,使他逐渐成熟。

辽沈晚报 · ZAKER 沈阳 记者兰晓玉、徐月姣 摄影记者 查金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