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校本《二十四史》背后的 无名英雄

原标题:点校本《二十四史》背后的 无名英雄

1978年底,标点、校勘完成的《二十四史》全部由中华书局出版,这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项浩大工程,是由数十位专家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付出了无数心血完成的。在出版的样书中,参与校勘工作的专家、学者的名字几乎一一收录,但有一个人的名字却没有收录,他就是负责组织并实际主持了点校本二十四史整理出版工作的出版家赵守俨先生。

赵守俨先生是1958年调入中华书局的。调入不久,组织上便分配给他一项重要工作——负责组织整理出版点校本二十四史工作。从那以后,赵守俨先生把生命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用在了这项工作上,付出了无数心血。赵守俨先生的儿子赵珩在回忆文章中记述道:“(上世纪)60年代初,标点、校勘工作正式开始,全国一批第一流的教授和专家集中到北京,住在北京翠微路2号大院中。当时,我家也住在院中。记得那时放学回家很少能看到父亲的身影,有时(他)匆匆回来,吃过晚饭就又去开会,直到晚上十点多钟才回来,又伏案工作到深夜。从工作规划的制定和修改,到专家教授的生活起居,他都亲自动手和安排,可谓殚精竭虑,处处渗透着他的辛勤劳作。直到1966年‘文革’开始,这项工作才不得不停下来……1971年春天,终于恢复了对二十四史的整理工作,他最早从干校调回北京做筹备工作。在当时的政治空气下,人员的借调,资料的汇集,规划的制定,都存在着极大的困难和压力,但他在各方面的支持下,终于使这项工作走上了正常的轨道。每天,从晚饭后到深夜,他又开始伏案工作,审读点校完成的稿件,解决标点、校勘中存在的问题。已成各史出版后,陆续收到不少读者来信,凡是涉及标点、校勘中具体问题和提出意见的信件,他都要一一阅读,并亲自回信。”

1978年末,这项浩大的文化工程终于宣告结束,一套完整的、经过标点校勘的《二十四史》全部呈现在读者面前。然而,我们却发现,在这套《二十四史》中,却没有署上赵守俨先生的名字。对此,赵珩说,“翻遍全书,无论是扉页还是前言、后记,都见不到他的名字,就是由他撰写并刊登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介绍《二十四史》整理工作的文章,也是以编辑部名义发表的。在以后的署名文章中,他也从没有在文中谈到过自己。”

联想到现在,有些所谓的教授们只是对学生的文章提了几句意见,便要求学生在文章发表时署上自己的名字。这些教授与赵守俨先生相比,境界的卑下和高贵是多么分明啊!赵珩说:“关于父亲为《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整理工作所做的贡献,已在与他一起工作的许多专家与同事的文章中提到,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们所了解的要比我知道的多得多。但是,父亲在这项巨大文化工程中的敬业精神和对名利的淡泊,却是令我难忘的。”

是的,在已出版的皇皇数百卷的《二十四史》面前,赵守俨先生淡泊名利,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肯署,甘做无名英雄。诚如一篇记述他的文章中所写的那样:“在成绩面前,守俨先生一直是默默无言的。在他的心里,从来没有称量过自己贡献的大小……但他的心仍然与《二十四史》紧紧贴在一起。”

本版插图王进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