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彩笔放飞心灵:国际青少年航空绘画比赛作品选

《中国美术报》第111期 美育·艺教

有一个名为“国际航空联合会”(FAI,简称国际航联)的国际组织,在其主办的航空、滑翔、特技飞行、跳伞、气球、航空模型等项目上获得金银铜牌,其分量与体育健儿在国际单项锦标赛上获得的冠、亚、季军相当。

1986年,国际航联设立了一项新的比赛——每年设立一个新的主题的艺术类比赛,现名为国际航联青少年航空绘画大赛(FAI Young Artists Contest)。这是该组织主办的第一个艺术类比赛,其目的是向各国青少年普及航空航天知识,以让他们通过绘画的方式了解、认识、热爱航空航天知识,进而参加与之相关的活动,甚至在将来投身航空航天事业。参赛选手的年龄为6—17岁,并分为6—9岁、10—13岁、14—17岁三个组别。国际航联成员国可以每个年龄组选送三幅作品参赛,经国际航联评选,最后确定每组3幅、共9幅作品,分别授予国际航联金、银、铜奖牌和奖状。比赛每年举办一次,到2018年已连续举办了32届。

14—17 岁组金奖  施歌  火星漫步

1986年的首届比赛,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和《航空知识》杂志社负责组织了中国赛区的评选活动,从近千件作品中选出了参加国际竞赛的9幅作品。当时,来自北京邵靖、杨巍的合作作品《我的愿望》获6—9岁银奖。因为中国儿童的积极参与,1988年,时任国际航联主席的劳埃德还特地到访中国赛区的评选现场。至今,中国选送的作品共计获得11枚金牌、13枚银牌、11枚铜牌。

10—13 岁组金奖  Molly Wu 的作品

2018年比赛的主题是“飞向未来”(Flight into the Future)。中国赛区全国各地有近6000幅作品参赛,经过层层选拔,选出了参加国际竞赛的9幅作品。5月1日比赛成绩揭晓,上海航宇科普中心选送的施歌作品《火星漫步》斩获14—17岁组金奖。施歌同学的作品是一幅典型的水彩画。画面非常简洁,表现的就是一名行走在火星表面的航天员和他(她)的小狗——作为太阳系与地球环境最相似,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星球,人类对火星进行了很多探索。人类对火星探索的内容对于本届比赛来说,只能作为资料用于“背景”,因为比赛的主题是“飞向未来”。所以,在施歌的画中,尽管没有出现任何飞行器,也未描绘其飞行的轨迹,却能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他(她)是乘什么航天器来的?飞了多长时间?过程如何?特别是那个戴着航天头盔的小狗的加入,既给原本略显呆板单薄的画面增添乐趣,又进一步引发了“吃瓜”观众的联想。想来,国际比赛的评委们是认可并接受这遐想的,甚至有可能,就是这些来自各国和各专业的评委们因为共同地陷入遐想,而投下了自己宝贵的一票。

6—9 岁银奖 邵靖、杨巍的合作作品《我的愿望》

国际航联青少年航空绘画大赛是一项艺术与科学结合密切的比赛。所以,其奖牌斩获者,一定不是因为单纯的绘画技巧,而是这种结合的最佳呈现。获得本届比赛6—9岁组金奖的是美国儿童Aryav Sheth的作品。什么文字都不用看(虽然画中有很多文字),就可以感受到小作者将自己的现实生活与对未来憧憬的有机结合,而右下角那辆车中唯一露出的脸,足以表明作者的创作心情了。

6—9 岁组金奖  Aryav Sheth 的作品

10—13岁组的金奖作品也由美国小朋友斩获,作者叫Molly Wu,从英文字母拼出的姓名中,我们或许可以感受到某种来自华夏文化的独特信息。再看画面,从整体的蓝色调到主人公耀眼的服装色彩,都让画面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未来”感。和Aryav Sheth的作品不同,这是一个用中国古代唐诗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意境来诠释的最为贴切的“未来《静夜思》”。

其实,不管是什么年龄,不管是表现喜怒哀乐,不管是否有主题,只要是发自内心由衷的表达,任何一幅少儿绘画作品都是在用彩笔放飞自己的心灵。(作者为2018国际航联青少年航空绘画大赛中国赛区评委)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