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一颗不死的社交心

这两天,又一款工具类APP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知名航旅类APP航旅纵横被指染指社交,在航旅纵横中,用户可以看到其他用户的一些个人信息,包括住哪、去哪,以及一些用户特征标签,同时还可以向其他用户发起打招呼、私信等行为。

在航旅纵横的相关功能被曝光之后,我们很难不想起另一款非常知名的工具类APP滴滴打车前段时间遇到的顺风车空姐遇难事件。而当时的事件中,滴滴被指摘比较多的一点就是在滴滴APP中,存在一个功能,就是给乘客贴标签、评论用户,这一功能使得很多乘客的隐私被曝光。

无论是航旅纵横的个人信息还是滴滴的标签,其背后都是这类产品希望从工具型产品走向社交型产品的野心。

其实也不仅仅是这类工具型产品,其他类型的产品,比如内容型产品也同样都有一颗不死的社交心。举例来说,今日头条最初只是一款内容推荐APP,但现在的今日头条,微头条功能俨然成为其中分量极重的一项。即便如此,未来今日头条的社交功能是否能够颠覆微博微信等传统社交产品还不好说。

为什么这些产品对做社交如此执拗?最可见的有两点原因。

第一点,增强用户粘性。对于工具类APP来说,无论当前有多大用户量,但由于产品自身的属性特点,这些用户的粘性远远小于社交类产品,没有社交关系,这类工具产品的用户可能就是即用即走。但如果能够在APP中让用户与用户之间建立社交关系,无论是基于服务,还是基于兴趣,或者其他原因,只要能够沉淀用户社交关系,用户就有机会在非工具功能需求时间内打开APP,增加留存时间、用户活跃时间。

第二点,提升单用户商业价值。如果仅仅是工具性APP,如航旅纵横,对于很多用户来说,打开率非常低,这其中的用户商业价值当然就不会太高。即便对于使用频率远高于航旅纵横的滴滴来说,2016年的打开率也仅仅是月均17.46次。而相比之下,有数据显示微信一天的打开次数高达14.5次,相比之下,商业价值孰大孰小显而易见。

第三点,业务上升空间。在国内,现在的巨头之中,大家认为最难被撼动的是哪一家?我们认为腾讯相比阿里、百度等公司,更难以被超越。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不管是PC时代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都抓住机遇打造出最好的社交产品,将用户紧紧地捆绑在自己的平台上。如果说PC时代的QQ还没有那么明显,在微信称霸国内社交平台的现在,我们可以抛弃其他任何移动互联网产品,但微信可以说是完全离不开。而对于腾讯来说,微信也给了这家公司很大的想象空间。举例来说,在移动分发上,国内非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这几年一直受到来自手机厂商的压力,但得益于微信,腾讯应用宝至少现在获得还不错。而基于微信,腾信也给自己乃至腾讯系的很多投资企业进行了输血。因此,对于工具类产品来说,如果后期希望在业务方向上有所延展,那么利用社交关系黏住用户,想象空间就会更加大。

但对于没有社交产品经验的这些公司来说,社交化的过程中,会遭遇各类风险。航旅纵横与滴滴已经暴露出其中的一点,就是用户隐私。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工具性产品,在用户心中专业性更高,因此本身就带有很多特殊方向的用户个人信息,比如航旅纵横这类产品,会暴露用户的航班信息、始发地等信息。这类产品在社交化过程中,如果不能做到用户信息分级,克制使用用户信息,很容易就会泄漏用户信息。

因此对于工具类APP来说,做社交,即便有颗不死之心,但任重而道远。社交滴滴出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