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两次自杀 高利贷的锅网络舆论背不背?

最近,菲妥妥事件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从一个网友接力救人的温馨故事到人肉谩骂,最终那个被网友“救回”来的女孩还是自杀了。死亡是赤裸真实的,折射出了深陷高利贷家庭的脆弱以及网络舆论的可怕力量。

简单回顾一下事情的经过,5月20日,网友菲妥妥发微博说因为陷入高利贷困境,一家人只有自杀。她的“遗书”引发大量网友关注,她的同学选择报警,最终在网友、警察、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女孩子一家三口都被找到,抢救成功,脱离生命危险。如果到此为止,这是一个人间充满爱的感人故事。

不过很可惜,反转来的太快网友看了她更多的微博,扒出她的很多过往。得知高利贷时间的前后矛盾,曾带父母到外国旅游,拍摄艺术照,使用最新款的苹果手机……网友怀疑她靠留遗书获取网络关注和利益,前一晚还在支持她帮助她的网友们,一夜之后却开始对她冷嘲热讽。最终,菲妥妥一家再次自杀,警方在服务区一辆小轿车内发现自杀的一家人,菲妥妥和父亲已经死亡,母亲手腕受轻伤。

一家三口一起,两次自杀,无论如何都折射出不同寻常的社会问题,对这件事情的思索和讨论也没有随着菲妥妥的死亡而结束。有人认为,这件事情是一次“死刑众筹”:你一句谩骂、我一个嘲讽、他一次人肉,齐力把女孩已放下的割腕刀重新摁了回去。不过,网络上的主流意见却是:逼死他一家的是横行无忌的高利贷,是不负责任的父亲;害死这家人的,不是网络,是他们自己,谁让他们因为贪欲去借高利贷呢;这家人不值得同情,他们欠着高利贷,却还到国外去旅游,比你过得还好。

网友说的没错,根本上压倒这个家庭的是巨额高利贷。债务大爆发,中国30%家庭脆弱的不堪一击,一个小小的危机就可能击垮一个家庭。民间借贷没有有效的监管,债务大转移中不止菲妥妥父亲一个人被迫借债,因债务自杀的也不止菲妥妥一家。债务灰犀牛的隐现在去年就已经开始出现,居民收入、就业和债务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予以重视。

债务问题是一个国家目前的金融乱象,放弃生命是轻生者自己的选择。即便如此,网络上的谩骂就真的没有责任吗?我觉得说这是一次“死刑众筹”有些危言耸听,也不认为菲妥妥是被“骂死”的,可我认为网络上的种种,或许就是压倒菲妥妥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网络上,我们爱恨分明,言辞激烈,表达我们瞬间的情绪最多不过一两分钟的时间,之后甚至不会记得自己的留言。很多人瞬间留下的情绪,作为一个“总量”施加到当事人身上的时候,危害却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美国的网络暴力第一案梅根事件,一名年仅13岁的花季少女,因为身材肥胖了一点遭到了同学的侮辱,欺凌,原本想通过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来结交好友,改变自己的情绪,却遭到了网络暴力。隔壁邻居在社交网站上,以虚拟的16岁男生乔希•埃文斯的身份连续数周向13岁的少女梅根表示好感,之后又对其进行恶语辱骂,并称世界没有她会更好。其他不明就里的网民随后也加入了羞辱梅根的行列,最终导致这名女孩自杀。这名邻居这样做,仅仅是为了报复梅根早前与她女儿吵过架,她并没有料到事情的结局,她认为这是一次小小的报复,梅根却因此自杀,而她自己之后也被网友谩骂,深陷痛苦之中。

讲这个例子,不是说网友们和梅根事件中的邻居一样带有恶意,只是说网络舆论的力量比我们想象的力量要大,带给人的伤害要比我们认为的更严重。人言可畏,足以摧毁一个人,谁也不知道,你的那句“去死吧”是不是压倒一个人最后的那根稻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