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公交职工,六年捐款捐物十余万元;她是一名志愿者,患癌后签下遗体捐献协议

郑报融媒·郑州晚报记者 汪永森 通讯员 连祥工 文/图

她,是郑州公交总公司一名职工。

她,是一名红十字志愿者。

“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把她塑造为一名忠诚的红十字志愿者。

生命垂危之际,她毅然为红十字事业做出最后的贡献——“我走了,留下眼角膜,把红十字精神传递下去。”

她就是金水区红十字孝慈志愿者服务队资深志愿者王红梅。

6月13日,在红十字志愿者见证下,郑州红十字医用组织库中心负责人卜国伟到河南中医药研究院帮助王红梅签订捐献协议,完成她的心愿。

六年公益路,她捐款捐物十余万元

王红梅,50岁,家住郑州市二七区新蒲西街18号院,2012年加入金水区红十字孝慈志愿者服务队,成为一名红十字志愿者。

金水区红十字孝慈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张菊介绍,2014年6月21日,该服务队组织金水区西史赵小学、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正能量联盟、老年文化发展基金会等单位,组织50余名志愿者前往平顶山市鲁山县马楼乡许庄村走访慰问,为那里的困难群众及贫困学生捐献了价值一万余元的衣服、鞋子、书包、文具及体育用品,开启了郑州红十字志愿者援助贫困山区的“爱心之旅”,这次活动去了46辆车,40辆车都是王红梅动员她的朋友去的。

在张菊、王红梅等志愿者共同努力,在平顶山市鲁山县杨家庄建成红十字志愿服务基地一所,援建10座水窖,一对一帮扶300多名贫困山区学生。

张菊说,服务队组织的爱心活动,大都是王红梅开车,加油、过路费也是王红梅自己掏钱,她们走过了平顶山、周口、洛阳等城市的数百个村庄,爬大山,踏积雪,给贫困学生购买衣物、学习用品,而王红梅的老公还在郑州买好免费发往被救助的学生所在地。

六年公益路,王红梅参加各类公益活动100多次,捐款捐物折价100000余元。

签协议捐眼角膜,她把爱传递下去

2016年11月,王红梅开车去洛阳市嵩县德亭镇几个村送爱心物资,看望孤寡老人和特困家庭时,感觉身体发热,回郑检查确诊为直肠癌晚期,一年多的治疗让原来130多斤的她变得只有六七十斤重。

自2017年3月住院治疗以来,王红梅开始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众多志愿者向她伸出援手,90多岁老母亲也上街捡破烂为王红梅筹集救命钱,大家都期盼着奇迹的出现。

王红梅说,得病以来,自己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她想回报社会,但癌细胞扩散破坏了部分身体器官,唯有眼角膜还是好的,她希望捐出自己的眼角膜,让一双明亮的眼睛继续关心这个世界,传递红十字精神。

6月13日,金水区红十字会副会长张红丽带着慰问品和郑州红十字医用组织库中心负责人卜国伟、红十字志愿者张菊、连祥工一起到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帮王红梅签订角膜捐献协议书,完成王红梅临终前的愿望。

金水区红十字会副会长张红丽对王红梅进行高度评价:“王红梅同志六年的红十字志愿服务经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已深入骨髓。她是一名忠诚的红十字志愿者,她用自己的言行完美地诠释了红十字精神的真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