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市立医院邢成名:40 年破茧“蝶变”市立医疗走向国际

信网 6 月 19 日讯 从 1978 年,走到 2018 年,改革开放见证着中国 40 年的发展与成就。40 年春风化雨,40 年沧海巨变,改革开放让中国百姓有了更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人们的衣食住行,就医看病也悄然发生着改变。近日,信网 ( 0532 — 80889431 ) 采访到市立医院东院神经内一科主任医师邢成名,从有病无医,到有病可医,再到如今的病有良医,邢成名赞叹着市立医院这 40 年的发展与进步,述说着神经科发展的点点滴滴。

" 不可治 " 变为 " 可治 " 技术大幅突破

2016 年,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神经内一科邢成名从工作了近 30 年神经内科正式退休,他见证着该院神经内科一步步的发展壮大,说起这些,他饱含深情,滔滔不绝。

到这里就诊的患者中,80% 到 85% 患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疾病,而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这 40 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上世纪七十年代,脑血管病、中风等都被视为不可治疗的疾病,一旦患上,当时的医生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因此,当时这类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都相对较高。" 邢成名介绍说,但是现在,这类疾病不但可以治疗,而且医生们经过长期研究,已经发现了导致中风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并能据此在百姓中进行有效的预防知识普及和控制,减少中风发生。

如果一旦发生了中风,40 年前后治疗方法的对比,也让人唏嘘不已,惊叹不止。" 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作为青岛市重点学科,我们已经开始慢慢尝试着对脑梗进行溶栓治疗,当时是对发病 3 个小时之内的病人进行有效治疗 ; 现在,我们已将药物溶栓的有效治疗时间延长至 4.5 小时,还有了更加先进的取栓治疗手段,取栓最长可延迟至 24 小时之内,这些先进的技术帮助更多病人将闭塞的血管打通,致死率、致残率大幅下降,这是医学的突破与进步。" 邢成名自豪地告诉记者。

信网还了解到,过去发生脑血管疾病致残后,没有科学的康复治疗,导致 " 致残率 " 居高不下,家属不得不付出长期的时间和精力护理病人,真是一人生病,全家堪忧。现在,当中风发生并经过救治之后,还有了规范科学系统的康复治疗,很多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生活可以达到自理,这些显而易见的进步,让老百姓患病之后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规模不断扩大 医疗设施日渐完备

1980 年之后,各大医院的专科开始起步建立,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在青岛市医疗行业中,较早从大内科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科室。邢成名向信网描述," 那时候,市立医院的神经内科只有 20 余张病床,科室医生不足 10 人,医疗水平受到限制。"

时光飞逝,如今的市立医院已经成立了脑科中心,脑科中心的神经内科包括本部神经内科、东院神经内一科、东院神经内二科,以及两院区的急诊神经内科,共 5 个单元,有 200 多张床位,专业大夫 60 多名。这一串串对比鲜明的数字不难看出,改革开放 40 年,让市立医院从规模,到医疗技术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若把诊治疾病看作一场场激烈的战争,那医生便是战争的 " 总指挥 ",而先进的医疗设备,便是战争中的锐利 " 武器 ",互相发挥出最大功力,便能打出更多漂亮的胜仗。信网了解到,上世纪 80 年代初,在还没有 CT 检查之时,医生们很难对脑出血和脑缺血做出高准确度的鉴别,有一部分病人因为临床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被误诊 ; 后来随着 CT 的出现,医生们终于可以准确鉴别这两种疾病了 ; 但是,当时的 CT 分辨率有一定局限性,直到上个世纪 90 年代末至 20 世纪初,医院慢慢有了比 CT 更先进的磁共振,这种设备不仅能够早期发现病灶,它对脑干和小脑梗死灶的诊断,是 CT 所不能替代的。"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更清楚的知道,究竟是哪个部位发生了堵塞,血管的形态是怎样的,是否需要进行治疗等等,诊断水平又提升了一大步。" 邢成名表示。从四十年前发生脑血管意外,医生大多只能依靠临床经验诊治 ; 到现在,先进设备帮助医生完成直观、精准的鉴别诊断,甚至还会追查到基因,这实在是医学界非常大的进步与突破。

专业素养提高 人才占领专业高地

从临床诊治技术的进步,到医疗设备的优化,再到医院人才的储备,改革开放的 40 年,这一切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

邢成名回忆说,"40 年前,我们医院的大夫没有很高的学历,学历构成主要是本科,不少还是大专,我是我们医院神经科专业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再看看现在,医院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都已经有 300 多位,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更是不胜枚举,而且,他们中许多优秀人才都在各自专业学会担任着重要职务,一批又一批年轻的高学历大夫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说到这些,邢成名露出由衷的赞叹。

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市立医院神经内科的诊治和科研水平也步入国内前列。今年 1 月,市立医院集团副总院长、脑科中心主任谭兰教授领衔团队的研究成果《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新机制和诊治新技术》喜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 早些时候,他们关于阿尔茨海默病可调控危险因素的研究,被美国的《时代》 ( TIME ) 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 U.S News & World Report ) 两大最顶级新闻周刊,同时大篇幅采访报道。

这些国际水准的研究成果,指导着这支队伍承担起岛城,周边县、市,甚至省外患者的慕名问诊,市立医院集团也已成为半岛地区的大型综合医疗中心。40 年的光阴流转,见证着这所百年老院一路走来的蜕变,也成就着这座充满人文关怀和智慧医疗的青岛本土医院。这所百年老院,正不断看齐国际最先进的医疗标准,传承 2008 年奥运会和 2018 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定点医疗单位的成就与荣耀,不忘初衷,坚定地向着第二个一百年铿锵前行。

信网全媒体记者 丛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