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病,但我们应该知道病的是成瘾,而非游戏

人民日报近日发文称, 游戏成瘾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纳入精神病的范畴,如果一个成年人无法控制的打电玩(强度、频率、时长等都要考虑在内),并且将打电玩放在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将会被判定为游戏成瘾症。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看,现在所有电竞职业选手其实都是“游戏成瘾症”的患者,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游戏,玩不够一定的时长还要被骂,被扣工资。把他们全部抓紧精神病院一个都不会错。

但另一方面即将开始的亚运会组委会却又宣布电子竞技将加入亚运会的大家庭,作为表演项目登台展示,这无疑是对电子竞技的莫大肯定,可是依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来看,这明显是一出闹剧,怎么会允许一帮从精神病院跑出的病人上台表演呢?

电子游戏自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一直伴随着争议,一方面它有着无穷的乐趣,让喜欢他的人能体会到超越现实的快感,另一方面反对它的人则看到了它让人成瘾的危害,过于沉迷电子游戏会让人变得非常奇怪,他们只想沉湎于游戏之中,生活中任何事对他们来书都索然无味。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电子游戏和抽烟、喝茶、麻将这些癖好一样,具有一定的成瘾性,但显然它的危害小于毒品,只要不过份沉迷,电子游戏可以作为个人的兴趣爱好。我们真正应该警惕的是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青少年世界观不成熟,缺少足够的判断力,当他们在无人监管的条件下接触电子游戏之后很容易沉迷,电子游戏要针对青少年采取一定措施。可喜可贺的是,我们也看到了国家这方面做出了严格的管控。

但是管控电子游戏不应该是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刀切,而是应该正确的疏导,除了游戏公司和政府履行相应的职责,作为父母更应该多和自己的孩子接触,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正确的引导他们,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将他们送至暴力戒网的场所,让他们在电击下自己领悟。这其实是家长非常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自己曾经也是网瘾少年,最初玩网络游戏也是因为无聊,自己其实很希望能有别的娱乐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只是并不知道怎样去和外界接触,培养自己的其他爱好,只有把自己封闭在那个多彩的虚拟世界中才能找到一点安慰,好在父母即使发现了这个情况,对我及时疏导,才让我从网络世界中走出来,逐渐平衡了游戏和生活的关系。当然我还是认为喜欢电子游戏并没有错,当自己有能力之后一样还是能够投入电子游戏的行业,享受游戏的乐趣。

任何新鲜事物的诞生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任何一个新生生物都有它诞生的原因。没有人可以否认电子游戏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让我们可以暂时逃避现实世界的纷扰,躲在这个世外桃源,享受单纯的快乐,然而我们始终都生活在社会之中,我们不可能永远的躲藏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但只要我们能合理的平衡游戏和生活的关系,游戏和生活完全可以和平共处,适度的游戏甚至能让生活中的幸福感更强。

电子游戏并不是病,成瘾才是,准确的说,任何事情成瘾都是病。游戏是所有动物的天性,而电子游戏是人类发明出的高级娱乐,希望未来大家对它的态度会变好,也希望有更多的制度来规范电子游戏,让它更好的发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