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自己渐渐死亡的全过程,是一种怎样的体会?

你能想象每天清醒着

看着自己滑向无法抗拒的死亡,

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吗?

渐冻人症患者每天都在经历着这样的过程。

“渐冻人症”,医学上称之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简称ALS),发病率为十万分之四,90%患者存活期不超过5年,属于世界罕见病,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五大绝症之一。目前,国内约有20万“渐冻人症”患者,其中大多数患者因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救治而耽误病情,亟需社会的持续关注和有效的援助。

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得病的人像被冰雪冻住一样,丧失任何行动能力,但这个过程不是迅速的,而是身体一部分、一部分地萎缩和无力。这一切都在他们神志清醒、思维清晰的情况下发生,他们清晰地逼视着自己逐渐死亡的全过程。”

在北京有一个特殊的聊天群。

每当群里有一个人退群,或者头像许久没有亮起,剩余的人在哀悼片刻后陷入集体的沉默。他们在想,下一个离开的人,会不会是自己? 这个群名叫:中华融化渐冻人联合会,原来的名字是“渐冻人关爱俱乐部”,记得有记者曾问群主陈霜,为什么要起一个叫“俱乐部”的名字?

他说,怕死,哦,不。是怕提到死。由于“渐冻人”这种病症的惨烈,这个群一年平均会有20位病友的头像熄灭。同为“渐冻人”的陈霜说,也许三五年后的某一天,群中所有头像都不再亮起,或者就剩下一个人,面对大片的空白…… 你能想象每天清醒着看着自己滑向无法抗拒的死亡,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吗?

渐冻人

王甲

“说实话,王甲……几乎没人能走进你的心里。” 我说。

他一瞬间愣住,一滴眼泪从他好看的眼睛滑落。

他听得见,他无力反驳。

这是《南方人物周刊》六年前对渐冻人王甲采访时的描述。 那时王甲已只能瘫卧在轮椅上,全身失灵,唯一能动弹的只有右手的食指。

其实十多年前的王甲也曾经潇洒非凡,就读于平面设计专业的他是东北师范大学里的风云人物,很多女生看到他的背影都会尖叫,他是父母的骄傲,也是父母最大的期盼。

而今他这样评价自己:“我,一个与死神搏斗的男人,一切都那么的沉默寂静,期待爆发的奇迹。”他没有让人失望,用一根手指,写下一本本励志传记,激励同伴,用自己仅有的微薄之力,创立基金,为困难群体寻求帮助。在能勉强运动的手指也使不上劲儿之后,他依然将全部力量聚焦在双眼,用眼睛继续书写着生命,用坚毅的目光诠释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渐冻人

吕露

26岁的她,“气切”躺在病床上身体冻住,不能说话,痛苦喊不出来,肌肉在萎缩。

曾经如甘露般清新美丽的花季女孩,曾经有一个深爱她的丈夫,曾经有一个怀了三个月的宝宝,然而三年前“渐冻人症”的无情降临摧毁了这一切美好——失去了孩子,丈夫也离她而去。命运没有给予她怜悯,厄运再至,她的父亲在2015年也因全身器官衰竭,一家人似乎都只能无奈地等待着死神的宣判。 如今她靠着呼吸机和流食勉力生存,只有那双无助的眼睛仿佛在告诉我们“她想活下去”。吕露的母亲从未放弃,“就算卖血,我也不会放弃”这是一位母亲的坚持与抗争,她希望女儿可以做中国第一个康复的渐冻人,她相信女儿一定可以做到。

今天,

又是一年世界渐冻人日。

面对疾病的残酷挑战,

生命的逐渐冰封,

我们迫切地希望为他们做一点什么,

去守护生的尊严。

《又见桃花》预告片

两年前的今天,长江校友以最真实的故事为源,尽最大程度还原渐冻人患者生存状态的公益电影《又见桃花》在全网发布,这也是国内首部关注“渐冻人”题材的公益电影。

电影由长江EMBA24期5班同学发起并筹集资金拍摄,长江EMBA6期校友、世界体操冠军李小双客串参演并出任公益形象大使,知名主持人孟盛楠、陈辰,以及众多长江商学院校友倾情参与演出、奉献爱心。长江商学院的校友们还特意前往宜昌慰问电影中的原型患者吕露,并捐款人民币50万元。希望唤起更多社会人士和机构对渐冻人患者更为广泛的关注。

“2012北京榜样”、渐冻人王甲与长江EMBA6期校友、世界体操冠军李小双出席发布会现场

电影制片人、长江商学院校友鲍传桐先生在电影公映时说道:

在中国,大部分与社会失联的渐冻人未得到救助或正当医治,在孤独中逐渐失去行为能力直至死亡。我们期望这部影片在吸引广泛的关注的同时,唤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度。我们帮不了所有的人,但我们可以帮助一小部分人。

虽然在病症面前我们的力量尚显微薄,

但我们坚信这一点一滴的凝聚、

一人一心的传递,

终能汇成爱心的长江洪流,

生命也将因此更加绚烂地绽放。

end电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