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 2018 共享单车半年报告:ofo 稳居第一 欲盈利突围

6 月 21 日,国内知名第三方数据机构艾媒发布《2018 上半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监测报告》显示,共享单车行业经过 2017 年高达 632.1% 的快速增长后,在 2018 年步入了更为理性的成熟期发展阶段,用户规模整体增速正常放缓,竞争也从扩大市场规模转向了比拼盈利能力。行业格局上,ofo 摩拜两强格局稳固,其他中小玩家的竞争力仍明显不足。

在共享单车行业格局方面,艾媒 5 月最新数据显示,ofo 月活跃用户规模达 2937.7 万,摩拜单车月活跃用户规模达 2526.6 万。哈罗单车月活跃用户规模达为 529.1 万人。ofo 摩拜稳居行业两强,且头部效应明显,哈罗与头部两家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

共享单车头部两家平台的领先优势,也进一步体现在更多数据维度。艾媒 5 月的日均活跃用户数据显示,ofo 日均活跃用户数达 726.7 万人,摩拜日均活跃用户数为 618.1 万人,哈罗单车日均活跃用户数为 11.43 万人。哈罗与 ofo、摩拜的差距呈现数十倍差距,且 ofo 的日均活跃用户超过了摩拜、哈罗的总和。

另外,在全网 App 的日均活跃渗透率方面,ofo 日均活跃渗透率占比为 0.87%,摩拜日均活跃渗透率占比为 0.74%,哈罗单车的日均活跃渗透率占比仅为 0.01%。

艾媒分析称,中国共享单车市场已逐渐成熟,ofo 与摩拜凭借先发优势占据着行业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且头部效应明显。同时,ofo 还已率先引领行业探索可行的商业化模式,寻求盈利突围。而入局较晚的哈罗单车及青桔等中小单车品牌,还停留在圈占更大市场规模的发展阶段,尚不具备与 ofo 摩拜直接对抗的实力。

对于共享单车的未来发展方向,艾媒认为,共享单车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是精细化运营,并探索更多商业化盈利模式,提升平台的自身造血能力,以获得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海外市场是共享单车的第二大增量市场,全球化布局也将是各平台布局发力的另一个重点。

行业资深人士也表示,共享单车企业若想保持长期的独立运营,就亟需从单一的资本驱动过渡到精细化运营及多元化盈利模式上,而这也将成为下一阶段平台竞争的关键胜负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