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青观察】TD不是真退订,好评不是真好评,举报反而被拉黑,消费者只能自我保护吗?

近日,福建手机用户反应号码无法正常接收短信验证码,并怀疑与曾向12321举报垃圾短信有关。新京报记者向第三方短信发送服务商以及通信运营商求证。第三方短信发送服务商承认了的确有“短信黑名单”,并表示这是根据运营商的反馈,才将频繁举报的用户“拉黑”的。记者联系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两家运营商,但未得到移动方面的回复。中国电信福建分公司称,不存在将客户拉入黑名单的情况。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成都,周先生也是因为多次向12321举报垃圾短信,手机短信使用就不正常了。他辗转找到了银行使用的第三方短信发送服务商,这才终于了解了,他的号码正在该公司的黑名单上,不仅如此,他的号码还被运营商屏蔽了。而如果某个省份的通信运营商将号码拉入黑名单,那么只要是通过该省份的通道发出的短信,用户都收不到。至于为什么要将周先生拉进黑名单,这家提供短信发送服务的公司人士说,是出于对投诉率的考量,如果要重新开通,就要承诺不再举报。周先生再向运营商求证,中国联通成都公司的相关人员表示,周先生的号码并不在他们的黑名单里,需要调查到底发生了什么。

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后续,这是6月十几号的事,但到今天也没有下文。我十分怀疑,类似报道会烂尾。新闻热点就是这样,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但是,这个新闻如果烂了尾,后果却很严重。

不久前有过一个报道,说我们在收到一些营销短信或垃圾短信后,短信中都有“回复TD可退订”之类的信息,有媒体以商家名义暗访短信代发平台,得到的答复是,这句话只是一个形式,“就算用户回几百遍‘T’,也没用。”不仅没用,有用户发现,某条推送,本来频率在十天左右一次,她发出退订请求之后,频率提高到了3天左右一次。网络安全专家分析,用户的退订回复,有时反而会被后台认为是活跃用户,此后不断升级推送频率也有可能。专家建议是,不回复,或者将对方号码加入手机黑名单。为什么不主张回复,因为在漫天的短消息背后,还存在一部分不法分子,他们会在后台设置参数,用户回复“T”进行退订,后台实际执行的可能是“同意”、“注册”等操作。就此,用户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相关报道提醒说,大家可以举报垃圾短信。

举报垃圾短信?结果却是成都周先生和新京报报道的福建用户的遭遇。

曾有一段时间,我也天真地相信了退订的说法,真的回过“TD”,但是基本上没用,因为没用,就不回了。我庆幸自己没有继续回复下去,更加庆幸的是,好在手机屏蔽软件还算给力,也没想到要打12321投诉。

12321是工信部委托的举报热线,但是,举报垃圾短信反而被拉黑,导致用户手机短信使用极不正常,这种神操作只会让其他用户知难而退。也许,运营商和短信服务商的目的就是希望你们这些举报“钉子户”知难而退吧?但是,这里就没有12321的责任吗?相关负责人只是谴责运营商,说“这是错上加错”,但是,保护举报者的责任,难道不是举报受理中心吗?不管信息如何泄露,是故意泄露,还是制度欠缺导致用户利益受损,这些都与受理中心脱不开关系。至少至少,在受理举报和处理举报的流程上,对举报者很不友好,没有考虑保护举报者的利益。

有趣的是,你以为这种神操作只是在通信领域吗?当然不是。曾有淘宝用户发现,自己给卖家打了中差评,反过来就被卖家拉进了黑名单。淘宝官方说,这种黑名单操作不是淘宝官方的,只是卖家们自己建立了一种制度联盟,说是消费者可以向淘宝投诉。但问题是,卖家们是怎么能集体屏蔽打差评的顾客呢?因为淘宝给每个买家都有好评率。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怎么查询自己的好评率吧?

知乎上有人曾问,卖家说不卖东西给他,因为他的好评率才90%,于是他就去查询了自己的好评率,然后产生了困惑。好评率只算三个月,可一段时间没买东西,突然买了个东西,又由于质量问题给出中差评,于是好评率就变得很低,然后买东西就会被歧视。而他更不解的是,差评有问题吗?他买东西还专门要看差评,因为一件东西所有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看看差评,才可以发现这个商品有什么缺点,判断能不能接受。但清一色的好评,会让人根本不知道怎么选择,这也就失去了评价系统的参考意义。

是的,投诉与差评不仅是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它也是维护市场秩序,形成良性环境的一种必要手段,然而,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种消灭差评和投诉的做法,并不会真的让差评与投诉消失,它必然会以另外的方式呈现。我们可以想像,明明路上有个巨大的坑,有人只是用一个纸板虚掩地盖上,假装这个坑不存在,未来会发生什么?

如果制度不能被用来保障消费者,那我们只能自我保护了。(完)运营商淘宝公司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