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0多家企业大咖齐聚双流,到底为了什么?

6月21日下午,聚源双创公司与区西航港经济开发区科学技术协会(简称“园区科协”)在中物院成科中心银河·596组织开展“银河·596军民融合科研大咖面对面”科研成果对接会。来自区内生产制造、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的30余家企业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会议特邀四川大学、中物院成都科技中心等7组专家就四川大学机器智能实验室智能医学大数据产品等创新成果进行现场讲解。会后专家与企业进行现场交流,对企业生产、研发过程出现的难题,进行现场指导并建立联系,为企业技术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集智聚力 助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

“华西医院胸部CT扫描每天超过3000人次,一次扫描生成300余张切片,人工读片超过30分钟……”

6月21日,在“银河·596军民融合科研大咖面对面”分享会现场,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郭际香给大家算了这样一笔账,利用智能医学图像进行大数据分析,监测结果立等可取。

随后,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的副教授赵洋为大家带来了“网络信息安全、移动互联网及应用”为主题的科技成果展示。来自中物院成都科技中心、中物院微太中心以及银河·596科技园的多位专家分享了绿色制造技术、聚酰亚胺材料复合应用-3D打印及防氡材料等创新成果。

主办方负责人表示:

通过专家与企业面对面的形式,全方位展示了我区科技创新成果,搭建了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的大平台。

资源禀赋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在现场,来自成都九翼环保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张克江告诉记者:

“选择双流的园区,正是看中了这里的技术密集优势,不仅有中物院、香港城市大学研究院等,更重要的是区政府的加持,有利于我们这种技术型企业大展宏图。”

目前,我区军民融合产业园被纳入成都市产业功能区,按照我区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及双流制造2025发展规划,“产城一体”总规划面积57km2,主要由成都芯谷、信息安全产业基地、中物院银河·596产业基地构成。园区打造以电子信息为核心支撑的军民融合产业园生态圈,重点发展以化合物半导体为核心的成都芯谷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同时聚焦电子信息产业新兴业态,发展以中电科网安公司为代表的信息安全、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加快打造信息安全产业生态圈。

如今,我区已初步形成军工龙头单位军转民重大项目落户、民参军企业逐步集群、军民融合科技成果加快转化的良好局面。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整合利用创新链,创造实现价值链,推动产业经济发展。

记者 许冬琳 摄影报道 编辑 杜娇 校对 岳铃 审核 张化彬 曹月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