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聊天机器人并不适合公开应用

以娱乐为目的的形式使用,对于聊天机器人而言倒能发挥它的用处,而如果换一种正式的场合,或者进入另一种有随机因素的场景下,如果不是固定的流程和互动方式,如果现场对容错比较敏感,那么要让机器人自由发挥的话,反而不适合公开应用。

一人HK:和机器人聊天对话

换句话说,大多时候,在语音交互的动态现实场景下,现在的聊天机器人并不适合公开应用,不是它们答不上来,也不一定是因为它们答非所问或者呆板无趣,而是一人客觉得,当然这一点可能很多人也知道,聊天机器人太不懂得场景化应答,不能根据对话的背景、上下文、核心思想和隐藏知识做出一个贴近聊天需求的对答!

人和人聊天其实是一种很复杂的综合交流过程,这不仅基于交流双方的基本信任、常识、情感、联想和分寸感,还涉及到排噪、排干扰、潜台词、隐语暗示、歧义多义、情绪波动、感情感染、欲望需求、心理导向、意外干扰、逻辑思维、肢体语言等。或者说,聊天的对象,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体系或某一领域的系统观念。而这些,往往等到强人工智能出现后才能达到的水准。

所以现在的聊天机器人,多数还不能公开应用,但不意味着不能用于商业活动、教育机构、机关单位、企业团体、社会组织等地方。不能公开应用,也就是不要在特定需要统筹回复的敏感时候,应用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作为自动回复或聊天,这样的话,不仅显得不尊重互动对象,而且还可能显得抓不住重点,甚至产生误会,激起和激化矛盾,直至酿成严重后果。其实一人客还是回到了那个固定句式的套路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好比是钱,我们在这个社会生活,钱(人工智能机器人)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人工智能机器人)却是万万不能的。

当然,这并不妨碍聊天机器人进入我们的大众生活。正因为机器人要学习,所以它来到我们身边为我们插科打诨,增加趣味,在我们一次次使用它,和它们聊天才让它们慢慢聪明起来。通过聊天积累的语音数据来训练提升机器人的能力,只是其一,其实人工智能机器人依旧还有很多需要突破的领域和技术难关。

可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聊天机器人都达不到我们场景化轻松聊天的要求,或者说,我们在很多现实场景下,涉及到某些私密或者严肃的互动场景里,不一定需要聊天机器人来涉足你我之间的亲密,也不会因为某些效率和懒惰而用人工智能来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当然,这里必须排除掉人机交互和人机融合。对于真实的交流,我们依旧还想要有自己的私密空间,然而却也不能否认机器人应起到的作用和应用领域,我们有我们的智慧,机器人有机器人的智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