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复活”马克思的极简书!

100多页的极简篇幅,精要生动的故事讲述,配插15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30多个视频二维码,一个真实的丰富立体、有血有肉的马克思形象跃然纸上——文献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图书版,通过文、图和音视频结合,最大程度地“复活”了马克思,引领读者走进马克思的时代,走进马克思的不朽人生和深邃精神世界。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编:《不朽的马克思》(视频书)

还原历史,深挖第一手材料

为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场景,《不朽的马克思》创作组远赴德、法、英、比、荷、俄等6国,沿着马克思的足迹,实景拍摄了近30处马克思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不朽的马克思》收录展现了60余件珍贵手稿文献:

(燕妮与马克思的结婚登记签名)

(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

第一个文献”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手稿)

(《共产党宣言》现存于世唯一的一页手稿)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4天后,马克思亲笔签名送给工人埃卡留斯的原书)

……等等。

这些珍贵档案的挖掘和应用,让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不禁感慨:“看到这些,我一方面惊叹于欧洲国家的档案记录的保存之全,另一方面更惊叹编导团队大海捞针、沙里淘金的精神和本事”。

《不朽的马克思》创作组甚至在深入理解文献的基础上,用从各个档案馆、博物馆拍到的文献、文物,还原了马克思的书房。

(晚年马克思书房复原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收录了恩格斯生前唯一一段影像(扫书中二维码即可观看)。这段不到1分钟的原始影像资料,记录和反映了恩格斯在第二国际的一次演讲。

马克思虽然没有原始影像留存于世,但本书通过照片、绘画作品等,生动再现了马克思从童年到晚年的真实形象:

这幅石版画反映了马克思与波恩大学同乡聚会的场景,右起第六人为马克思。这是马克思最早的形象。

19世纪60年代马克思的留影,分别摄于1861、1866年; 1861年这一张,是已知马克思最早的照片。(即使放到现在,其着装形象亦像是一位深沉的时尚先生,时代似乎凝固)

1875年马克思摄于伦敦,这个肖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著作封面。

晚年马克思,1882年即马克思逝世前一年留下的影照。

1883年3月14日下午,马克思逝世。艾中奇油画《三月十四日》,再现了这令人悲伤的一幕。

讲述细节,打动年轻人的心

《不朽的马克思》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播出,短短几天,吸引电视观众近1亿,央视网覆盖人数超6亿,堪称现象级的文献纪录片。观众在片中看到了一个既有思想又有情感的马克思,看到了马克思作为一个平常人的亲情、爱情和友情,这也吸引了当代中国青年的热切关注。

《不朽的马克思》向青年受众讲述了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考试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当时的马克思仅有17岁,就确立了“为人类而工作”的理想;柏林大学时期,马克思通宵达旦地刻苦学习,并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的组织“博士俱乐部”,成为最年轻的活跃一员;

(《博士俱乐部的年轻人》,水粉画,杨克山作)

在描绘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雷让斯咖啡馆的“历史性会面”时,书中写道:“这是那个时代两位最优秀的青年的会面。”在结识3年后共同写作《共产党宣言》时,马克思和恩格斯也都还不到30岁;

(巴黎雷让斯咖啡馆,1844年8月28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首次会面)

(波利亚科夫油画《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31岁流亡伦敦后,长期居无定所,靠典当、赊账和恩格斯的资助度日,在短短5年内有3个孩子先后夭折;但他没有向苦难的生活低头,“目标始终如一”。

(马克思大儿子埃德加尔画像,8岁时他病死在父亲马克思的怀中)

(马克思、恩格斯与马克思3个女儿合影)

等等这些细节故事的讲述和描写,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表达,同样触动了当代中国青年的心。很多大学生看后在网上热情留言,为马克思点赞、为马克思主义点赞。

强强联手,理论与电视深度融合

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是在中宣部指导下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这是新时代理论工作者和电视工作者合作的新尝试。20年前,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中央编译局和中央电视台就曾联合摄制了两集文献纪录片《共产党宣言》。此次,《不朽的马克思》视频书,也同时把纪录片《共产党宣言》的解说词与视频,作为附录收入书中。

(本书收录纪录片《共产党宣言》解说词及视频)

强大的学术顾问团队。陈先达、赵曜、顾锦屏、靳辉明、赵家祥、顾海良、黄宗良等当代7位理论大家,在片中书中现身说法,精要讲解马克思思想理论的发展脉络与精髓要义;以冯雷为总撰稿的编写组,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严谨细致的撰稿工作,为作品夯实了根基。

(陈先达、赵曜等7位理论大家精要讲解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脉络与理论要义)

优秀的电视制作团队。以闫东为总导演的摄制组,极力追求技术突破和艺术创新,以4K超高清技术和环绕全景声方式再现历史,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之感;大量运用三维动画表达,复现了历史场景,片头的马克思巨幅画像,就是特别邀请画家为片子量身定制的。现实和历史场景之间的无缝串联,镜头蒙太奇行云流水,产生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各方评说

陈建文(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不朽的马克思》具有历史的高度、理论的深度和现实的温度,是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生动教材。

江英(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不朽的马克思》是讲述和阐释马克思生平与思想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资料影像、实地探访、专家访谈和艺术动画相得益彰,有着流水行云般的感染力量和震撼效果。

王东(北京大学教授) 《不朽的马克思》是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形象表达,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最现代的电视技术和呕心沥血的艺术追求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一个全新境界。

艾四林(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不朽的马克思》以第一手翔实而准确的史料,生动再现了真实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平凡而伟大的马克思影像,是帮助人们了解马克思、理解马克思、致敬马克思的权威教材。

高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主任) 《不朽的马克思》为中国的纪录片开创了一个新天地,就这样一个伟大的题材来说,不仅对中国的纪录片人来说是开创性的,在全世界亦如此。

贾磊磊(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不朽的马克思》是一部影像教科书式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作品,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向马克思深深致敬的历史文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