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型超市里不为人知的套路,你其实都遇见过!

每次逛超市,总是管不住自己买买买,回来看看钱包又会欲哭无泪。

其实超市管理和布置是门大学问,很多心理暗示和套路在里面,让顾客不知不觉就掏了腰包。

薄利多销的门口特价商品

一般来说,挨近入口的地方,放的多是薄利多销、购买频率高的商品,以吸引你进门,比如书本、拖鞋、毛巾等,而烟酒等贵重商品一般放在超市中间偏后区。

每天12-16点最不拥挤

据权威调查,每天的上午和傍晚是最繁忙的时段。8:30至10:30,超市会迎来一天20%的顾客,其中近九成是中老年人。

18:00至20:00则会迎来一天购物最高峰,50%的顾客会选择这个时段进店购物,其中大部分是忙碌了一天的上班族。

与视线平行的商品利润最高

调查显示,销量最佳的物品摆放位置依次为与顾客视线平行处、齐腰处和齐膝处。视线平行处甚至可增加70%销量。

所以,超市一般把利润较高或者快过期的产品放在1.5米到1.7米的高度之间。你只要踮踮脚或弯下腰,就可能选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新鲜商品摆最里面

超市摆放牛奶、酸奶、冷藏柜食品时,喜欢把最新鲜的产品摆在最里面,每天逐渐更换。这就叫推陈出新。

如果你想购买出厂日期最近的,那就把最里面的商品“掏”出来。

价格“拆东墙补西墙”

超市使用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将食品、日杂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定低一些。让你形成这家超市很实惠的印象。

但他们优惠掉的价格,通常会在其他商品那里找回来。

灯光有讲究

在一些超市中,肉类专柜的上方安装有微红色的灯光,能让鲜肉看起来更加诱人,等你买回家一看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一般来说,肉类常用红灯光,面包类常用黄灯光,海鲜类常用蓝灯光。暧昧的灯光往往让食品更诱人。

现场的诱惑力

一般人认为现场烤面包、做熟食是为了“新鲜”,其实这是超市的“嗅觉营销”。

同理,超市里免费品尝的食品、饮料也会增加你购买的可能性,即使你不买他们推荐的牌子,也会不自觉地买些其他的。

买一赠一有猫腻

世界著名食品企业多年的促销经验认为,折扣标志可增加销量的23%。但其实也有陷阱:

一、有些商家悄悄提高商品价格后再附送赠品。

二、很多超市常把快过期的商品与正品捆绑销售。

大包装不一定便宜

很多消费者会有“买得多比买得少实惠”的惯性思维,这也成为了超市的一种“销售心理战术”。逛超市时,你可以算一算,很多商品的大包装价格都比小包装贵。

孩子的钱最好赚

最容易出现购买冲动的是小娃娃。儿童的消费是非理性的,可以在情绪上“操纵”父母,书本,玩具,食品这些都在在孩子们逛超市的必经之路上。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超级市场里都设置了儿童游乐区,在寸土寸金的商业区,可并不是做公益的地方。

排队结账诱惑关

调查发现,被“困”在结账长龙中的人,购买收银货架上商品的几率高达25%。收银台边的商品一般是日用品或小型零食,这些往往都是引起顾客冲动消费的高利润商品,如口香糖、巧克力,饮料等。

是不是没想到逛个超市这么多套路?吓得我赶紧去超市买点东西压压惊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