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高新区打响“店小二”服务品牌

当好服务发展的“店小二”,不是简单的按需供应。潍坊高新区与企业家赛跑、与老百姓的需求赛跑,事事想在前、干在前,将“最多跑一次”进行到底,打响“店小二”服务品牌。今天,让我们一起聚焦潍坊高新区,看看这场刀刃向内的“放管服”改革是怎样做的。

首先,小编先和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案例↓↓↓

卡麦龙是世界500强企业斯伦贝谢在中国的球阀制造厂,近10年来产值累计达18亿元,出口创汇2.7亿美元,已进入发展的高速期,但厂区空间有限,产能难以提升成为制约企业发展最大的绊脚石。

前些日子,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到卡麦龙调研,总经理张立堂就把问题讲了出来,没过多久,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商务科科长王书坤就给他捎来了好消息:经过多次调研、汇报,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研究决定在樱前街与高五路附近建设一个新厂房,由政府投资、高创集团负责建造、卡麦龙长期租赁,一下解决了企业生产空间不足问题。

企业讲难题,政府出对策。今年以来,潍坊高新区坚持“一切工作项目化”的思路,先后梳理出两批共264个项目,全部压实包靠责任,并作为每周党政联席会的“1号议题”,雷打不动“问诊”项目建设,做到“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包到底、直至投产达效”。

企业“点菜”,政府“上菜”,要想让企业“吃得好”,还得有拿手菜、招牌菜。

今年,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精心烹制了以注册服务、标准指导、品牌创建等10个帮扶项目为招牌的“菜肴”,动员百名业务骨干对千家高成长型中、小企业进行分类指导的“十百千”活动,用“店小二”式的名牌服务换企业名牌。

日前,在潍坊软件园14楼的山东尚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里,2名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正在指导企业进行“山东名牌”申报书改进,这已经是他们第3次主动来到这里。

目前,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已开展走访423人次,走访企业171家,收集存在的问题困难200余条,开展各类帮扶举措26项,为31家企业办理动产抵押、股权质押登记,帮助企业融资42.5亿元,同比增长4倍以上。

高新区的“店小二”不仅在“菜”上下功夫,在就餐环境营造上也越来越讲究。

“办业务就跟去银行一样。”潘海敬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7年时间里,对高新区社保综合柜员制“很满意”。高新区社保中心综合业务科科员张雅勋介绍,高新区实施的社保综合柜员制服务,即在一个窗口就能办理完这项业务的所有流程,柜台工作人员统一受理征缴、稽核、养老等社保业务。

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服务企业发展的“店小二”精神已融入到高新人的点滴工作中。今年以来,潍坊高新区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拿出与“企业家赛跑”的精神,全力跟上搞好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厂房、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以务实行动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与区域的良性互动、有机结合、一体化发展,努力在新旧动能转换上引领示范、走在前列。

编辑:何欣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