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石振东,在临帖师古中了悟人生真谛

陕西著名书法家石振东

2018年6月21日下午,记者在成都城西的一处花园别墅,见到了今年66岁的陕西著名书法家石振东先生。去时,石振东先生正伏案在一张大书桌边,为几位慕名前来索字的书友挥毫泼墨。石振东的书法作品如他伟岸高大的身躯,大气、憨厚、流畅……他每完成一幅作品,不忘在作品的天地两端钦印盖章,其严谨的艺术作风和为人姿态,一下子打动了我。

花木葱郁的小院,一方木几,一杯清茶,在袅袅的香烟烟雾中,石振东开始畅谈他的艺术人生和人生态度。

不停止地书写和四处行走,构成了石振东最近几年的主要生活状态。来成都之前,石振东去了缅甸、老挝和泰国,他刚从泰国归来。在泰国,作为著名书法家和陕西于右任书法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的他,得到了泰国三军总司令、以及泰国总理办公室秘书的亲切接见,并十分高兴地收藏了他的书法作品。

在此之前,石振东先生的作品已参加过诸多全国大展,屡获大奖,并入选多部辞书专辑。有多幅作品被中央政法委、中央警卫局、澳门行政公署、陕西省图书馆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单位和友人收藏。并为三原清真寺、耀县药王山、西安兴善寺,观音寺等多家寺庙题写了匾额。

如今,石振东先生是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陕西工作站副主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人大书画院艺术顾问、陕西省政协联谊会理事、陕西省长安书画院副院长等。

书法家石振东接受中访网采访

长安愚石,苦研“二王”五十余载

1952年5月出生于西安,自号长安愚石的石振东先生,8岁开始学习书法,至今笔耕不止,每天临帖练习书法三四个小时。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石振东从北方交通大学毕业,随后进入铁道部西安办事处工作,从一名办事员开始,一直做到了铁道部西安办事处下属材料企业厂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拿起毛笔,在家中苦心钻研书法艺术。

石振东喜研二王,几十年来临池不辍,嗜读不懈。

在中国书法史上,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合称“二王”。

王羲之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如今,王羲之更深刻地影响着石振东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底。有“小书圣”之称,还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张怀瓘在《书估》中评其书法为第一等。

王献之的书法艺术不守旧,与父不同,字身喜带长形。王献之笔下的草书,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不亚于父亲王羲之。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王献之还创造了“一笔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贯数字,由于其书法豪迈气势宏伟,故为世人所重。

王献之是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

几十年来,石振东已临摹的《兰亭序》《圣教序》等不少于上千次。对“二王”的长期研习揣摩,让石振东发现了书法的精妙和真谛,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有媒体这样评论石振东的书法:天赋里注定了要为书法劳神,数岁间遍访名师,博采诸家,遂成一体。追求执着憨厚的气势,鄙弃油滑媚俗的姿态,书法承传统于字里行间,出新意于法度之外,遂中宫内收而不紧,外放而不散。

追随于右任,临魏碑建功底

2010年12月,陕西三原县清真寺落成,专门邀请石振东亲笔书写了“清真寺”三个大字,并制作成匾额悬挂在大门口。众所周知,陕西省三原县是在现代书圣、民国四大书家之一的于右任故里,这里文风昌盛,书法大家云集。最终选择石振东,不仅因为石振东先生的书法作品好,还因为他对于右任书法的长期研究,对于右任书法神韵的传承。

于右任,原名伯循,晚号太平老人,1878年生于陕西省三原县。为清光绪二十九年举人,1906年追随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投身于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1907年起先后创办《神州日报》、《民立报》。后历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监察院院长、南京政府交通部长、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等。1949年于右任远去台湾。

于右任成就最高的,是他的书法艺术。于右任的书法,四体皆能。其书落落大方,行气冲和虚灵,一派儒雅蕴藉之风,在雄豪婉丽与淡雅清奇之间,蕴含着深厚的学识风范。 从“二王”一路走来,吸收北碑之精华,创造了“于体”行楷书;对王羲之、赵孟頫书法的继承和研究,创立《标准草书》,晚年形成了炉火纯青的碑味草书。

于右任11岁开始,在他的启蒙老师毛汉诗、毛班香父子引导下习字,从楷书人手,临习“二王”楷书,用功很深。

民国初年,于右任因创办图书公司开始结识了一批学者,往来间开始涉猎碑帖典籍,见到了许多的“碑文、墓志铭、刻记、造像记、庙刻等北朝碑帖,北朝碑帖古拙粗犷,点画大起大落、结构奇险放纵、字体遒劲峻拔、庄重大气,这深深的吸引了于右任。此后,他开始不遗余力、废寝忘食的研习北朝书法。他曾在诗中写道:“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文,夜夜泪湿枕。”

于右任在取得魏碑行楷书的巨大成就后,并没有固步自封自我满足,在彻悟魏碑精神后,他开始逐步进入到了草书时期。

晚年于右任将推广标准草书“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原则用于实践,作到笔笔随意,字字有别,大小斜正,恰到好处。结体重心低下,用笔含蓄储势,出神入 化。在他的笔下,将草书熔章草、今草、狂草于一炉,时呈平稳拖长之形,时而作险绝之势,时而与主题紧相粘连,时而纵放宕出而回环呼应,雄浑奇伟、潇洒脱 俗、简洁质朴,给人以仪态万千之感。于右任的书法雄豪婉丽,冲淡清奇,于先生到了晚年,他的碑味草书更进入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真是字字奇险,绝无雷同。于右任在书法上成为一代宗师,被称为“现代草圣”。

作为于右任的家乡人,石振东长期向于右任学习,并开始临摹魏碑,以欧颜入手,奠定深厚的书法功底。

1987年,为继承于右任先生的书艺事业,弘扬祖国文化遗产,振兴书法艺术,收集整理、研究普及于先生书艺,特别是继承和发扬于右任先生所创的标准草书;加强海内外书艺交流,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成立。

长期向于右任学习的石振东先生,加入了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并因为自己的书法成就,被选为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

他与著名书法家、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会长钟明善一起,宗颜、柳继追“二王”,博采众长尤喜米芾、文徵明诸家,书作以功底深厚、秀雅多姿见长,能多种书体,以行草为擅。

抄写经书,找到宁静的人生至境

练书法,不仅是练身更是修炼心境。近年来,石振东开始抄写各类佛经和道经。

佛道书法,讲究禅心佛缘,笔随意走,用墨翩然,气韵灵动。它不强求扑拙,不矫尚张扬。书法的深层里面蕴藏着人的思维模式,人生观与价值观。唐代著名楷书大家柳公权说过;“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石振东说,学习书法也是一种培养人的耐性与德性。当你全神注入于其中之时,那已经是得到暂时的一种精神超脱,红尘中的一切俗事歪理杂念会齐尽消。

石振东说,中国文化的精神就是天人合一,贵在融洽,求得精、气、神的统一。而书法艺术就是生命与人格的表白,是蕴涵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其最高意境一样是神采、骨力与意韵。

书法集中国的哲学、文学、美学于一体,书法家必须以深厚的中华文化作底蕴,植根于中国古典的文学哲学厚土之上,因为其能直接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书家对生活真谛的感悟。

长期的书法研习,让石振东抛弃了时代的浮躁,开始向古人学习,回归宁静淡泊。在书法市场上,石振东的书法作品价格是1500元每平方尺,但石振东并不看重这些,他淡泊名利,经常免费为寺院或者爱家书写,他追求的是内心的那一份宁静。

如今,石振东抄写的《心经》《金刚经》《地藏经》《普门品》《道德经》等经书的书法作品已达是10余万字,其经书书法作品被塔尔寺、普陀山乃至缅甸、泰国的寺院永久收藏。石振东先生通过大量抄经,不仅体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从中了悟出了人生真谛。(王忠明/文)

石振东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