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 使命罗汉堂

并不是需要来论证,人类都每一项技术突破都给自身带去了困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数字经济时代,人类的焦虑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明显过,并且这种焦虑感几乎让大多数人都感到了无所适从——在过去,往往只有思索人类未来的思想家们才有这种感受。

在一份征集而得的名为「未来十问」的材料中,清楚地反映了当下由于一系列前沿科技大爆发,给人们带去的种种困惑。

比如当人类习惯于在虚拟世界中生存,我们如何感受真实(Reality)?

比如这些年,伴随着各种叫车或者租车客户端的出现,利用新科技手段的出行越来越方便很多人,但这是否对于那些缺乏适用新科技能力的老人意味着一种新的不平等,并成为一种新的「技术鸿沟」?

比如当数字化支付和数字货币越来越普及,货币的流通效率大幅度提升,这到底会伴生相应的系统性风险还是会降低系统性风险?

比如进入智能家居时代,人跟机器交流更顺畅,是否会丧失真实交流的欲望和能力?

比如科技让世界更平,是否会消灭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很明显,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立体式技术变革。它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蒸汽火车代替马车,或者世界上第一把铁质锄头的诞生。

数字技术的出现,引发人类困惑的重要原因是:「我」正在变得模糊,甚至在未来可能被技术或者机器取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技术越是日新月异,「我们」越发感到不安。

1、

就在前几天,杭州的西湖边来了十五位特殊的客人。

他们称得上是目前这个年代,我们这个星球上最为聪明的一群大脑——这十五人大多是年富力强的经济学家,其中包括了六位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

马云是招待这些宾客的主人。这十五位全球顶尖学者是阿里巴巴倡议成立的「罗汉堂」的首批学术委员会成员,未来罗汉堂还将邀请更多全球顶尖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等跨学科、多领域的学者加入。

罗汉堂这个充满中国武侠色彩的名字,承担着也类似于「侠之大者」的作用。

按照马云的设想,这个由阿里巴巴倡议,全球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领域的顶尖学者们共同发起的机构,将主要研究「与科技创新伴生的社会经济形态变化」等课题。

「科技的高速进步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好处的同时,更要理解科技给社会带来的挑战并思考解决方案。作为一家科技公司,阿里巴巴有责任倾尽全力研究如何帮助社会适应科技进步并迎接随之而来的挑战。这也是我们倡议成立罗汉堂的初衷。」这位文科出身的前英语老师对来访的学者们谈论了倡议罗汉堂的初心,「罗汉堂的研究成果将为全社会服务。」

去年,阿里成立了「以科技创新世界」的达摩院,计划在三年投入1000亿,致力于探索前沿科技去解决人类未来的难题。

而罗汉堂像是另一个姊妹机构——关注点则是在人文社科领域。

2、

人类靠科学家来提供食物,但却依靠思想家来过生活。

无论是从石器时代追溯还是停留在意大利和威尼斯的文艺复兴时期,每一次的科技大爆炸之后,或多或少都引发了文明的大进步。

这些人类文明的突破,有的来自于科技进步带来的思维提升——乔尔丹诺·布鲁诺的日心说掀开了欧洲中世纪文明进程的大幕,有的来自于对人类自身未来的深度思考——上世纪20年代美国工业黄金时代,诞生了一系列的文学和电影经典作品。

如果从实用性的角度去判断某项工作是否有价值,诗人、艺术家和科学家们常常干着一些对多数普通人而言无用的事情。

但人类从仰望星空中获得的力量从来都不亚于一台机器的发明所带来的影响。

历史学家大卫·克里斯蒂安在《时间地图》一书中就写道:最早的字母文字是腓尼基文,现代数学和经典作战方阵大多归功于希腊城邦,中亚伊斯兰教的贸易城市不遗余力地保存古典时间的科技和科学知识,或者现代商业技术归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城邦,也就不足为奇了。

回过头来看,我们似乎已经分不清是那些意大利手工业主在纺织技术改进之后,收获了足够多的财富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还是文艺复兴带来的思想解放,鼓舞了那些野心勃勃的航海家们开始了惊心动魄的海洋探险?

显然,它们之间的联系无法进行粗暴的割裂。

3、

我们无从得知,焦虑感的来源是否和现代社会那如同被压缩过的速度有关。

克里斯蒂安不止一次描述称,从空中旅行到互联网的现代交通和通信形式,使我们的空间感也发生了革命。并非只有望远镜能够延伸到宇宙的边缘以及时间的开端。在人类社会范围之内,信息和金钱能够几乎在全球同步转移,而人们的旅行只是略慢一点儿而已。集体知识如今遍布世界,但是所需时间则犹如私人之间的对话。

这种疾风暴雨般的变迁已经威胁要割断我们与过去的联系,以至于它竟然改变了我们对历史的思考本身。

如果我们回到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那是一个繁荣的黄金时期,爵士乐、汽车、电影……象征着繁荣的一切事物大行其道,年轻人追求享乐与奢华,流连忘返于各种娱乐场所,那是一个人人都做着「美国梦」,梦想一夕淘金的年代。

那也是一个创新和改变生活方式的时代。人们出行不再坐马车而是依靠汽车,食物也开始进行包装并在一个叫做超级市场的地方出售。过去,家庭主妇们几乎全部用手工给孩子们缝制裙子和其他衣物,而今她们通过邮购目录或在新开的百货商店里购买服装。可口可乐代替了传统的自制饮料,吉利剃须刀让社区的理发师们少了一项赚钱的项目。

在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笔下,那是一个金色的浪漫华丽的「爵士时代」——只是十年后一场金融危机给了人们致命一击。

在上述「未来十问」中,列表上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机器可能预测下一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吗?

4、

是的,关乎未来和「我」的关系,不再是属于哲学家们思考的问题了。

无论是机器的变革——虽然在人类最近的100年里,我们已经见识过机器的威力了,但在增加人工智能的机器,依然是超越我们目前认知的一个庞然大物。我们不知道它能有多厉害,甚至不知道它有多可怕。

这样的思考,事实上已经是个体的「我」和全人类的「我」都需要寻求的答案,它远远超越了个人、企业和组织的范畴。

1959年去世的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是美国著名的医学家,不过他最大的成就并不是来自于他的医学学术能力——他发展了跨学科高等研究的典范「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创办于菲茨杰拉德描绘的黄金时代破灭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的科学研究实体,在无数美国人对未来感到迷茫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则试图对未知世界进行基础性探索。

在那里,爱因斯坦和他的同事们——那其中包括20世纪最优秀的一批科学家,比如冯·诺依曼等等——每天经常做的事,就是端着咖啡到处找人海阔天空的「闲聊」。

而弗莱克斯纳眼里,这些人是在咖啡杯里「拓展着人类认知的疆界,促进着一代代人灵魂与精神的解放」。

事实上,包括爱因斯坦和冯·诺依曼在内的这些科学家们,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开拓研究出了一个个有关人类发展的成果——这些成果最后都成了普惠全人类的智慧结晶。

这一次,具有东方禅意的罗汉堂,试图走得更远。这些学者们在杭州发出了「罗汉堂使命宣言」——当下,是把学术思想与实践洞见结合起来的时候了,并邀请全世界有责任感的社会科学家们来一起加入。

1940年,菲茨杰拉德在北卡罗来纳去世,留下了宁静而充满温柔的期待:

举例来说,充满想望的永恒早晨

流入了时间和尘世的午后

(完)

本文为 财经无忌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