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全球视角,中国云计算链条勃发在即

原标题:探寻全球视角,中国云计算链条勃发在即

前 言:

自2006年AWS云服务首次面世后,云计算行业历经多年的更迭已渐发展壮大。2017年3月,工信部发布《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提出至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的目标,使得云计算这一概念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在政策与需求的双重利好下,预计云计算市场将有广阔发展空间。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预计,到2020年,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达604亿元,私有云市场规模将达762亿元。

云计算产业链构成云计算产业链由上游的基础设施层、平台与软件层,中游的运行支撑层,和下游的运行服务层构成。

上游的基础设施层为云计算提供硬件设备,主要是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Data,以下简称IDC)。

IDC厂商利用已有的互联网通信线路、带宽资源,建立标准化的电信专业级机房环境,为客户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以及相关增值等方面的服务。

移动互联网、视频和游戏等行业的高速增长,电子商务、直播等垂直行业客户数量及客户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传统行业信息化渗透率的提升都将驱动IDC市场规模增长。

2016年,全球IDC市场规模达到451.9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增长率连续第四年出现上升。根据中国IDC圈,2016年国内市场规模达到714.5亿元,2019年中国IDC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862.5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37.63%。

中游的运行支撑层为云计算服务体系提供运维与宽带等支持。

宽带提供商为云计算的发展提供了高可靠、高弹性、智能化、泛在化的宽带网络。为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机遇,2013年,国务院发布“宽带中国”战略,提出到2020年固定宽带用户达到4亿户,家庭普及率达到70%,光纤网络覆盖城市家庭的目标。

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2013年以来我国宽带接入量持续上升,截至2017年12月,全国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户数达3.49亿户,其中50Mbps及以上用户占比达70.0%,100Mbps及以上用户占比达38.9%。

随着宽带普及率的提升,2017年互联网接入业务收入同比下滑,然而互联网业务收入增速仍然维持在20%以上的水平。

下游的云服务商面向用户,提供云终端与云服务。

云终端包括智能手机、车载终端等,云服务可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以下简称I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以下简称PaaS)和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以下简称SaaS)三个层次。

▌云服务各层级情况

云服务的三种模式中,IaaS是云服务的最底层,可以承载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灵活性高但无法充分利用规模效应;

PaaS是第二层,提供一个灵活的框架和一些较少的限制,并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优化;

SaaS是第三层,通常是高度标准化的,因此效率高但可扩展性低。

IaaS将硬件资源进行虚拟化,将计算基础设施等以出租的方式提供给企业。

全球IaaS市场呈现出亚马逊一家独大,微软紧随其后,阿里迎头追击的格局,市场份额逐步向龙头企业集中。

从规模而言,根据Gartner的统计,2016年,亚马逊以超过44%的市场占有率在全球IaaS市场占据优势,微软的市场份额约为7.1%排名第二,两者市场份额之和从2015年的不足45%发展为2016年的超过50%,优势地位进一步得以巩固;

阿里巴巴与谷歌分别以3%和2.3%的市场份额位居三、四名。

占据中国IaaS市场主要份额的分别是阿里云(47.6%)、腾讯云(9.6%)和金山云(6.5%)。

根据IDC统计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三者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亿美元、6839万美元和6254万美元,合计占中国IaaS市场份额的63.7%。

PaaS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搭建云计算资源服务平台,并将平台能力以开发、运行环境的方式提供给企业进行程序的编码、开发、部署和管理。

PaaS层级服务可以使互联网产品快速集成各种功能,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部署,主要客户为中小企业和互联网创业者。

在综合考虑了对市场总收入贡献情况后,技术研究与咨询公司Technavio宣布了2016年全球PaaS市场的五大领先厂商:亚马逊、谷歌、PivotalSoftware、Salesforce和CloudBees。

SaaS则是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通过互联网向企业提供软件应用能力的服务模式。

作为一种新型软件应用模式,SaaS可以通过“一对多”的服务方式节省IT资源,直击构建成本高、部署速度慢、拓展性与复制性较差的传统企业软件服务模式的痛点。

目前在全球云服务市场中,SaaS市场占据主要份额。IDC的统计数据显示,SaaS市场2016H1与2017H1的营收规模分别占全球云服务市场规模的71.8%和68.7%。目前全球SaaS市场整体排名居首的是微软,其次分别为Salesforce、Adobe、甲骨文、SAP等。

中国的SaaS市场呈现出高速增长状态,竞争格局呈现出龙头企业掌控市场份额,同时小企业众多的情形。

根据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半年度跟踪报告》,2017H1中国SaaS市场的规模同比增长34.5%,达到5.4亿美元,预计2017-2021年增速更快,复合增长率超过40%,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突破48.9亿美元。

在竞争格局方面,IDC发布的《2017H1SaaS市场报告》显示,金蝶凭借SaaSERP的优势,在中国SaaS市场拥有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甲骨文(Oracle)和微软以5%的市场份额并列第二位。

▌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全球市场:规模已超650亿美元,美欧地位领先

据Gartner,从全球范围看,2015年、2016年,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分别达到522.4亿美元和654.8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6%和25.3%,是全球GDP增长速度的7.5倍和10.4倍。

根据SynergyResearchGroup的统计,在全球主要的云服务和基础架构市场,2016年度运营商和供应商的总收益达到了1480亿美元。

2017年第三季度,“云端”规模进一步增长,全球云计算市场营收规模的同比增幅达到了40%。

在云服务的三个层级中,目前SaaS市场占据全球云服务市场的主要地位,PaaS虽然规模最小但发展迅速。

全球云市场目前主要由美国占据领先地位,欧洲紧随其后。

据Gartner,2015年,美国占据了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的56.5%,欧洲则占有21.5%的市场份额。

根据SynergyResearchGroup,2017Q3全球主流云服务商竞争格局中,亚马逊市占率约为30%,其次为微软、IBM、谷歌、阿里巴巴等众多国际领先云服务商,竞争格局主要由美国云服务商主导。

▌北美市场:寡头垄断格局显现,龙头厂商竞争加剧

作为市场的先行者,美国已在云计算领域占据先机,发展出较大规模。早在2006年,美国电信运营商AT&T就收购了IDC服务商Usi,从而整合了美国、欧洲和亚洲的5个超级IDC,建立起包含38个IDC的云服务网络。另一家美国电信运营商Verizon

在2009年6月正式推出CaaS业务(通讯即服务,即Communications-as-a-Service),主要面向大型企业和政府客户。在2010年Verizon已在35个国家拥有超过200个传统数据中心。

目前,美国云市场中公有云份额远大于私有云,而在公有云中SaaS占据主要地位。

目前,美国云计算市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竞争已较为充分,呈现出部分云服务商逐渐退出,亚马逊、微软、谷歌、IBM等大型厂商主导市场的局面。

2015年,AT&T将数据中心托管业务卖给了IBM,并于2017年宣布了将数千个内部数据库迁移到OracleCloudIaaS和PaaS;Verizon则于2016年宣布退出公有云领域。

2015-2017年,亚马逊、微软、谷歌和IBM的资本性支出总额分别达到231亿美元、276亿美元、337亿美元,呈递增趋势。

▌中国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开始加剧

中国的云计算市场起步略晚,与美国存在约五年的发展差距,市场规模较美欧处于落后地位。根据《云计算白皮书(2016年)》披露的数据,2015年中国占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为5%,远小于美国的56.5%。

然而从发展速度角度而言,近年来我国呈现迎头直追的态势。

根据IDC的数据,2018年起,美国云计算市场规模的增长率将低于18%,而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增速预计将在2018-2010年间保持在21.5%以上的水平。

目前,我国已经发展出在跻身全球领先地位的云服务商。根据2017年Gartner发布的2016年全球公有云市场份额报告显示,全球公有云市场由“3A”(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AlibabaCloud)引领。

此外,中国云计算市场尚未完全定型。在公有云领域,虽然阿里云市场份额领先,但紧随其后的腾讯云、金山云等近年来亦有出色表现,并开始携手前进,例如金山云在游戏领域与腾讯达成合作。

而根据ForresterWave的调查报告,中国私有云市场尚未出现垄断企业,各企业尚有竞争空间。

就细分市场而言,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较私有云市场相比处于落后地位。

参考美国的发展路径,可以预计中国的公有云市场将迎来快速扩张。从不同层级来看,2016年IaaS占中国公有云市场份额的51.38%,同比增加10.4个百分点,主导地位显著。据IDC预测,直到2020年中国市场对IaaS的需求将保持强劲,复合年增长率达36.6%。

尽管市场规模较大,但随着国外厂商入华和国内厂商的纷纷加码,中国云计算市场开始硝烟弥漫。2017年5月,华为与红帽就公有云及电信云方面达成合作。

2017年6月,腾讯云宣布成都数据中心正式开放,服务范围辐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成为国内互联网云服务商在西南部署的首个公有云数据中心。

2017年10月,阿里云在云栖大会上发布全新一代的计算类服务器产品神龙云服务器(X-DragonCloudServer),可以更好地满足大中型企业的高性能弹性计算的需求。

除了业务领域的竞争外,各国内云服务商也在融资方面加大部署,2017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各厂商融资总金额接近百亿元。

在强大 IT 技术基础和互联网领先的产业方向引导下,美国云计算产业先发优势显著,并形成了亚马逊 AWS、微软 Azure、谷歌云、IBM 寡头竞争的较成熟局面,2015-2017 年云计算中心相关资本开支分别达到 231 亿美元、276 亿美元、337 亿美元,与北美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相当。

亚马逊 AWS 龙头地位稳固,规模效应带来良性循环,基础架构和产品资源丰富,技术创新和投资扩张稳步进行,通过合作实现入华;

微软 Azure 扩张强劲,Windows 系列技术集成和企业级市场经验助力 PaaS,Office365 过亿月活和广布用户推升 IaaS,混合云方案入华加速竞争,逐步缩小与 AWS 的差距;

谷歌云首推分布式系统,数据中心扩张迅速,“AIFirst”战略引领下人工智能发展遥遥领先,客户关系稳固;

IBM历经四次转型确立认知解决方案和云平台公司定位,转型期总营收下滑但云计算业务收入节节攀升,战略业务持续高增长,Watson 人工智能平台前景广阔,私有云/混合云市场重点发力。

▌第三方 IDC、网络设备商与云计算产业发展共存共荣

北美云计算高速发展过程中,除了云计算巨头自建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也催生类似 Equinix 这样的第三方 IDC 巨头,并在思科之外、诞生 ARISTA 网络(ANET)这样围绕云计算发展起来的网络设备商新巨头。

▌中国云计算市场快速扩张

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三位一体成为未来发展趋势,追赶北美成熟市场

2017 上半年公有云 Iaas 市场 TOP3 云计算厂商分为阿里云(市占率 47.6%),腾讯云(市占率 9.6%)以及金山云(市占率 6.5%)。

阿里云占据国内半壁江山,基础设施遍布全球,淘宝、天猫积累庞大 2B 客户资源,规模效应优势明显,营收增速高。FY2018Q1、Q2、Q3 和 Q4 阿里云营收分别为 24.31 亿元、29.75 亿元、35.99 亿元和 43.85 亿元。

腾讯云建立起从基础架构到精细化运营、从平台实力到生态能力的完整云服务体系,围绕腾讯游戏和视频业务优势、游戏云和视频云一马当先,数据中心与服务节点布局广阔,兼顾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2018Q1 腾讯其他服务(包括支付解决方案业务、相关金融服务以及云服务业务)同比增长 111%,其中云业务增速超过 100%。

金山云以游戏云、视频云、医疗云“三驾马车”为驱动力,以政企服务为特色,以小米 Allincloud 生态系统为依托,“混合云+人工智能”优化云服务,位居国内三甲。2017 年全年云计算收入 13.3 亿元,Q4 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速 57%、环比 12%、收入占比已达 29%。

▌云计算产业发展离不开IDC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内三大运营商IDC业务和第三方IDC市场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2019年中国IDC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862.5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37.63%。

2017年,工信部统计国内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246亿GB、比上年增长162.7%(增速较上年提高38.7个百分点),数据流量的高速增长、带来IDC建设需求的蓬勃发展;拥有一线城市IDC资源或通过与一线云厂商合作的IDC企业竞争优势将更为突出。

三大运营商仍占国内IDC市场主体:

2017年,中国电信(IDC及云计算等收入215.3亿元)、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业务营收159.07亿元,其中IDC营收105.41亿元)、中国移动政企市场收入中专线收入为150.85亿元(+30.8%),IDC收入为45.29亿元(+85.9%);但从行业统计数据看,第三方IDC企业保持相对更快的增长势头。(海通证券:朱劲松)

更多行业报告下载:www.767stock.com

每日深度行业阅读,欢迎关注@乐晴智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