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第一次在6月 历史考到三民主义和全球化

浙江在线6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马悦 见习记者 黄慧仙 编辑 石天星)“儿女的学习我们都不怎么管,毕竟自己文化水平有限,不给孩子定具体的目标,也可以减轻些他们的压力。”在校门外站了会儿的家长杨先生告诉记者,他是新杭州人,老家来自安徽,在杭州做了十几年生意,如今儿子女儿都是杭州户口。

杨先生的女儿今年刚刚职高毕业,小儿子的成绩相对更好一点,当初是保送进杭十四中的。“高考的技巧姐姐教可能是教了点,但估计教不了多少。”杨先生说,选考科目儿子选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他让儿子自己定未来目标,而做家长能做的,只有帮他打听打听这个目标好不好,靠不靠谱之类。

“我到现在都不太了解新高考规则,现在的小孩都很独立,就让他们自己去参透吧。”杨先生笑着说。

“这次考试难其实不难,都是书上的内容,但考得比较细,考到了很多时间点,要是背得不熟可能就答不上来了。”刘同学说,有一道选择题难到了自己。题目里列举了APEC、北美自由贸易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一些经济组织的标志,让他们根据组织的创立时间进行排序。“其中有一个鸟头的标志我没认出来,后来听老师说,是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刘同学告诉记者,除了这几个时间点,还考到了百团大战的时间。

“简答题还考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小刘说,要求他们回答汉武帝鼓励儒学的措施有哪些?还有确立儒学正统地位后的影响。

历史考试结束

上午第一门历史考试结束,考生们走出考场。“选择题考了道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个出考场的考生小黄告诉记者,简答题考到了蒸汽机运用于航运的具体例子,还有20世纪初全球一体化的表现。“基本都是历史书上的内容,要结合材料来作答,看到题目的时候,感觉脑子里背的还是有点印象的。”

“我没太在意学考,能过就行,所以心态上还是比较放松的。”余同学说,自己是7点10分到校的,这次学考给他们的准备时间还是蛮充裕的,自己并没有和上一届的学长学姐交流经验,也还没考虑三位一体的招生考试。

余同学的选考定了物理、化学和生物。“我的目标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选了这几门科目父母知道都是我擅长的,也很支持我。”

———我系萌萌的考间会谈分割线——

杭十四中门口等候的家长

学考改到1月和6月,家长说:合理多了

“昨天帮她拿了书回家,今天她说想回家吃饭,就在外面等她了。”李先生是在杭十四中门口等候的唯一一位家长。他告诉记者,他是丽水人,女儿是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杭十四中的,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打乒乓。

“现在学考改到1月和6月了,差不多就是期末的时候,比起原来的4月,10月,确实更合理些。”李先生说,现在的高考改革政策变化多,规则也比较复杂,当初孩子还在念初中的时候,就听周围人说起高考规则,觉得蛮难懂,现在孩子上了高中,慢慢接触下来才开始了解。

说起未来的目标,李先生说,女儿目前在班里的成绩属于中等水平,选考打算选历史,地理和政治三门,以后要参加高水平运动员考试,将来应该会去北大,上交,浙大,武大等一些高校考试。

选考时间调整 老师说:学生复习时间相对宽裕

马上就要到期末考试时间了,当新学考碰上期末考试,学生们如何把握节奏?

在开考前,一位高中历史老师告诉记者,首次新学考选考从4月延后到6月,给学生们的复习时间相对更宽裕了,不用学期一启动就面临学考选考的压力。过去4月、10月学考选考,学校势必要提前留出一段时间来准备复习,正常的教学节奏需要中断。现在,延到学期末,这就可以保持连贯的教学节奏,学生们将在复习准备上也可以更加充分,心态也能调整到更好的状态。

另外,考生小余告诉记者,班上参加学科竞赛的同学对学考选考时间调整特别认同,原因是他们不必为了规避10月考试和竞争时间的重合冲突,而一定要往前赶参加4月考试,现在,仍然可以两不误从容地正常选择考试。

———我系萌萌的考前花絮分割线——

8时12分

杭十四中:记者在校门口遇到一位送身份证的考生家长。这位妈妈告诉记者,孩子早上什么都不要吃,特地去肯德基为他买了早饭他也说不吃,饿着肚子就骑车到学校了,等孩子一走才发现他身份证没拿。她赶紧打车送过来,幸好赶在8点半前到了。守在门口的学校老师拿上身份证很快送了进去。

7时57分

在杭十四中门外,记者没有看到候考的家长。

忙碌的6月在月末又迎来了一场大考——6月29日,新高考学考正式开考。

学考、选考是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底,我省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从2017级高中学生起,学考从原来的4月、10月进行调整为1月、6月进行,并实行学考、选考分卷考试。另外,学生高三起参加选考科目考试,2017级高中学生的首次选考将于2020年1月举行。

6月29日上午,历史、物理率先开考。本端记者现场感受新学考氛围,与考生聊学考变化、谈学习节奏,一起来看老师、家长、考生们怎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