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钟送达用户留存率仅为19%?阿里京东美团布局的万亿生鲜市场,究竟如何破局

阿里有盒马鲜生,美团有小象生鲜,京东也有自己的生鲜事业部...... 面对一个万亿级且高频的消费场景,生鲜,成了如今各家电商获取用户的必要切入口。

然而根据《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当前电商在生鲜行业的渗透率仅为3%,于是,如何解决供应链这一行业痛点问题,就成为今年中国生鲜零售大会的一大讨论点,而这,已经无法阻挡生鲜零售,成为新零售下一个主战场的事实。

■图片/VCG生鲜配送,是否越快越好?

从一天、1小时,再到30分钟送达,2017年以来,新零售的出现让配套物流迈进了“分钟级时代”,尤其是对保鲜期有较高要求的生鲜品类来说,物流配送犹如演变成了一场速度竞赛。

“追求快,到底是基于商家利益还是基于用户利益?”

食行生鲜创始人张洪良对此提出了这样的疑惑,事实上,这已经是近一个月来,周到君第二次在公开场合听到他表述这一观点了。

在张洪良看来,一味追求快并非是出于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可以看到,当前生鲜物流的速度提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把实体店变成了前置仓,如果不能快速送达,店内的生鲜产品就会出现损耗问题。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比起速度,他们更看重的还是商品质量和准时程度。

现场,张洪良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在今年5月使用过一日、2小时和30分钟配送服务的用户里,次月留存率分别为64%、32%和19%。

无独有偶,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会员店也在开通配送服务时,放弃了30分钟的配送理念。

这家主打高品质商品的外国商超,于今年5月入驻京东到家,实行3至5公里范围内1小时配送,对此,沃尔玛中国首席采购官兼高级副总裁文宇斌认为,品质和速度是挂钩的。

生鲜零售,还要自己养鸡养鱼

生鲜零售在物流速度上的提升,终究还是围绕下游端的优化,但如今可以明显发现的一个趋势是,越来越多业内玩家,在供应链上游开始直接布局,有人选择每天做基地直采,而有人则选择自己当起了“养殖户”。

在京东生鲜事业部总经理叶威看来,零售商做上游端可以甄选好产品养殖,实现高效采收,但问题在于,如何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信任关系,让他们相信零售养的鸡种的果,都是合格且品质有保证的。

以京东生鲜2017年发起的“跑步鸡”项目为例,为了证明鸡确实是散养的,他们定制了一批“鸡用计步器”套在鸡脚上。和普通计步器不同的是,家禽类的脚环计步器对设计要求更高,要确保它在各种温度和运动环境下都能正常记录。

■图片/“跑步鸡”视频截图

在配备了计步器后,京东生鲜给每只“跑步鸡”定下了160天养殖期内跑100万步的标准,不达标不出售,部分计步脚环还会随“跑步鸡”一并送给消费者。

“有的说,零售商碰上游干吗?我想说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们当然不希望这样,只做好最后末端零售就可以了,但是在中国当下这显然行不通,如果要做好生鲜,不得不去碰全产业链,每个环节都要做。”叶威说。

大数据推动生鲜供应链重构

无论是零售端的物流速度提升,还是探索上游的生鲜养殖,可以发现,每一步都是基于传统B2C供应链上在优化,每一步都是想要尽可能减少生鲜这一非标产品的损耗问题。

现场,张洪良将国内生鲜零售与诺基亚手机做了类比。

“当年诺基亚说要做最好的音乐,最好的拍照技术,但是按照原有路径前进时,即使每一步都是正确的,依然实现不了颠覆性的创新。”

■图片/猎云网,小象生鲜实地探店

今年5月,美团在北京推出了“小象生鲜”,成为生鲜零售里的一名新玩家,可以在现场买食材,也可以现场加工食用,从最初的“掌鱼”升级为如今的“小象”,对标盒马的意味十分明显。

然而美团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做外卖起家,对于某一区域有多少用户习惯用手机点外卖、热衷购买哪些商品、用户画像如何等数据都有一定的积累,因此从布局生鲜领域一开始,小象生鲜便想通过这些消费数据将供应链逐步改成以销定采的C2B模式。

在美团副总裁姜跃平看来,中国的生鲜零售是一个非常有区域性特点的市场,消费者的需求特别复杂,如果这一区域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某一品类,那他们就会专注在这一品类的采购上。

“我们不是推销商品,我们是给顾客推荐商品,最好给同样顾客在不同消费需求场景下推荐合适的商品,这是最理想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