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砍杀两学生:无数为恶魔鼓掌的人,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

01

我自认自己是个情绪控制能力很强的人。

但看到《一男子在上海某学校门口持刀砍人,两名小学生被砍身亡》的消息后。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事情发生在6月28日中午11时30分。

这一天是上海大多数小学生考试后的期末返校日,大概还有几天,他们就可以享受愉快的暑假了。

然而在上海世外小学浦北路校区的门口,就在刚刚走出校门外不远,

一男子,手持一把菜刀,混入放学的孩子之中……

据在场路人回忆,“他一刀从前面、一刀从后面,都是对准孩子脖子大动脉的位置,手段极其暴戾、极端残忍”。

后据警方通报:有3名男童及1名女性被砍伤,其中2名男童不治身亡。

我打开新闻,看到其中一张图,隔着屏幕,心情悲痛异常。

一个穿着校服的小男孩,倒在了血泊中;她的妈妈以手按住他的脖子,可能还在努力能帮他止住一点涌出的鲜血,这位妈妈也满脸是血。

但更触目的是她满眼的绝望,目光已无焦点,焕然的落向路面,孩子就跟平时睡着了一样,安安静静,可是他却可能再也不会起来了……

很难想象,这对一个家庭是怎样的灭顶的打击!

另据现场媒体报道:行凶歹徒已在第一时间被抓获。男,29岁,无业,今年6月初来沪,因生活无着而产生报复社会念头,进而行凶。

接报案后,公安民警立即到现场处置,在过路群众的配合下当场抓获。

然而,那两个刚刚倒下的翩翩少年,

却是再也回不来了。

但最令人痛心的是,许多人依旧为这样的恶行拍手叫好。不去同情受害者,反而去深挖施暴者的“悲惨故事”。

这种新闻一出现,总是有人用一种让人瞠目结舌的圣母心,悲天悯人地说:“你们完全不知道凶手经历了什么,他也有自己的苦衷,他被逼无奈才这样做,一切都是社会的错!”

他们仿佛看穿了人生的真谛,理解了世态的炎凉,洞悉了生活的本质,历经了岁月的沧桑...

对不起,屠刀伸向无辜孩子人的苦衷,我不想听。

我完全不想理解有什么样的同情者,可以支持它做出这种毫无人性的事情。

他只该迅速接受应得的惩罚。

02

在一次省社会心理学大会上,一位心理学教授断言:“我们将来的社会只会越来越暴戾。”

他例举了很多原因,包括心理咨询没有普及,负面情绪太多,基层公共服务跟不上社会转型的需要。

但他最振聋发聩的一句话是:“暴戾的幽灵之所以能在当代社会肆意游荡,是因为有太多的人在鼓励暴戾。”

每次社会恶性事件的发生,总有人站在施暴者的立场上为其辩护。

有人把他们描述成“遭遇不公,被逼使用暴力”的“梁山好汉”。

本次事件中,就有人到处散播,凶手是因为自己孩子被欺负,结果遭到对方家长的白眼。

且不说这个学校是上海的顶级学校,学费五万一学期,怎么可能是生活无着。

就算这样,一个29岁、无业,刚刚到上海不到一个月的人,他自己连孩子都没有,又哪儿来的75万付给学校?

哪儿来的孩子被劝退?

有些谣言,随便动动脑就可以拆穿,可是有些人深信不疑。

6月25日7时左右,烟台幸福中路与化工路交口,一男子驾驶叉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见人撞人,见车撞车,疯狂举动在周边路段持续了几个来回,最后男子被警方当场击毙。

有些媒体不去报道那些排队献血的市民。

不去报道第一时间击毙坏人的英雄。

不去报道那些积极为遇害者捐款的爱心人士。

结果他们第一时间干的,就是去挖掘“杀人恶魔”的“悲惨故事”。

最让人震惊的,这还是国内最专业的权威新闻机构。

报道内容,无非不就是以下内容。

他为什么杀人?

因为他太穷了,全社会都对不起他,被大家所背叛所抛弃,于是他情绪崩溃了。

云南高校曾经发生过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事件。

但是有所谓的权威媒体人第一时间就撰文“都是贫穷惹得祸!”

还有那么一批“善良”“正义”的群众们,看了几篇网友乱编出来的《马加爵的一句话,让在场警察都落泪》、《马加爵遗书》、《长恨歌》,而深深同情起了“受尽折磨,不得不反抗”的马加爵。

实际上,被马加爵杀死的同学家庭,那才是真贫困,遇害的同学,他们比马加爵更值得同情,更值得我们关注。

然而在各种刷爆全网的,完全是网友杜撰的爆文,比如《马加爵的一句话,让在场警察都落泪》

公然指责被害人集体欺负他,用钱羞辱他,还常常指使马加爵为他们洗衣服,逼着马加爵在大冷天为他们打热水。

实际上,马加爵杀人的原因完全是自身心理扭曲。

马加爵都供述杀邵瑞杰是因为打牌一事,杀龚博是因为生日没叫他一事,马加爵自己都没说自己受过这两人欺负。

而唐学李是因为睡在寝室妨碍了马加爵的杀人计划才被杀的,杨开红则是误闯犯罪现场被灭口的,两人和他根本没多少交集。

至于有钱人欺负穷人马加爵。

我们来看看受害者父母的样子.

请看这是受害人邵瑞杰的家,这可能是有钱人吗?

再看龚博家的采访画面,这可能是一个富裕的家庭吗?

然而众多网友对这样的悲剧视而不见。

一部在网络上获得巨大流量的DV剧《马加爵》,把马加爵事件描写为“富人”和“穷人”争斗的牺牲品,对马加爵的舍友描述成仗势欺人的富家子、城里人。

当马加爵被神化,而被他杀害的同学妖魔化后,马加爵的罪行本身也被原谅了,被美化了。

在中国,很多网友在所谓的“同情心”的感染下,为马加爵惋惜着,指责着四个受害人。

殊不知他们的善良,不过是为了扭曲事实,让某些带节奏的媒体获得巨大的流量。

他们的善良成了邪恶的助推器,成了恶魔杀人的潜在动力。

时至今日,恶魔已经将屠刀伸向了我们的孩子。

4月27日18时10分许,米脂县第三中学学生在放学途中遭遇恶性袭击,导致19名学生受伤,其中9名学生死亡。

然而,媒体依旧不忘记去挖掘下犯罪者的“悲惨身世”,一个杀死9名孩子的恶魔瞬间就成了“校园暴力受害者”。

我想请问这位记者。

他说他被校园暴力欺负,你们找过他当年的老师和同学证实过吗?为什么他一说你们就信?

就算他被欺负,冤有头债有主,为什么不去找当年欺负他的人,要对完全没有关系的孩子下手。

无论他遭受过什么样粗暴的对待,他出手去杀死无辜的下一代,这都是不可原谅的。

早乙女悠里《金牌女王》里有这么一段话振聋发聩。

“很多被害者的遗属带着几近绝望的愤怒抗诉,要求给犯罪者更重的刑罚,要求处以极刑,要说为什么他们的愤怒会如此强烈,那是因为这些犯人中很多人都不为自己犯下的罪行感到悔恨。

他们唯一悔恨的只是自己被逮住,为了让审判对自己有利,他们会演一些令人作呕的小把戏。

这样的小把戏被害人家属一眼就能看穿,他们说自己的成长经历,说自己不被父母爱护,说社会对自己不理不睬,尽说这些让人腻烦的狡辩和自欺的废话。

我告诉你们即使被塞进同样的环境,不,即使遭遇更残酷的命运很多人也绝不会犯罪。绝对不会伤害、欺骗、抢劫和杀害他人。会那么轻易地剥夺他人尊严的人,他心琴的弦早就一根不剩了”。

03

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都证明,公众和大众传媒的态度会影响个体的行为的频率。

涂尔干的《自杀论》中,就依据统计得出相关性:对自杀者更为理解和宽容的社会,自杀率非常高;对自杀持严厉批评态度的社会(如天主教国家),自杀率很低,即使后一个社会中的个体生活得更痛苦。

那么,在一个公众普遍同情以暴力犯罪分子的社会中,行动者更容易付诸行动,因为道德和舆论压力更低。

当然,他们的目标会首先选择孩子,因为犯罪成功率高。

请大家注意,这样的人根本就不是你们口中的侠士。

远在战国时代,各类侠客和为侠义自杀者就备受司马迁等人赞扬,有唐雎以“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布衣之怒”威胁秦王,有孟子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但他们有谁会对手无寸铁的平民下手,更不可能把屠刀伸向幼童。

屠戮妇孺,自古都是民族的罪人,被天下人所唾弃。

怎么到了今天,这样的人会成为一些人口中的英雄,一些人口中的“受害者”。

如果你不想你的孩子遇害,请不要再帮恶魔寻找借口了。

有担当的媒体应该去报道那些在恶性事件中挺身而出的人。

上海事件里,杀人犯就是被群众生擒的。

大悦城恶性事件里,扶起慌乱顾客后拿起凳子冲进现场的商城男保安。

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曼德拉有一句话我们要牢记。

如果天空总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蜷伏于墙角。 

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