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降税明开启,奢侈品或继续高端,但部分进口商店和药企有望兑现降价承诺

摘要:降税并不等于降价,奢侈品进口商在中国的营销策略走的本来就是高端路线,因此降税并不能降低奢侈品的零售价,反而增加了进口商等各道环节的利润,但民生类进口产品的价格有望松动。

明天起,我国将启动2015年来第五次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下调,涉及服装鞋帽、厨房和体育健身用品、家用电器、养殖及捕捞类水产品、护肤美发化妆品等1449个税目,数量可谓史上之最,基本覆盖日常消费各方面,且涵盖大量海淘热门品类,下调关税平均幅度达55.9%。

那么,对于降税之后的降价,进口商品的拥趸者们能抱有几多期许?

事实上,降税并不等于降价,关键还是取决于进口商的营销策略及市场供求。譬如,奢侈品进口商在中国的营销策略走的本来就是高端路线,因此降税并不能降低奢侈品的零售价,反而增加了进口商等各道环节的利润。

不过,进口民生类产品的价格有望松动。从2015年至今历次降税可以看出,受到降税政策鼓励大量进口、同行竞争等综合因素推动,部分民生类产品出现了不少降价“行动派”。

于2013年在上海自贸区内成立的上海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每个周末都有大量周边市民涌入采购,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100%经营进口商品的商业渠道,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1万余种商品。近年来,该中心的降价行动一直较为迅速——以周转率较高的进口尿布为例,2016年6月,婴儿尿布进口关税从7.5%降为2%之后,直销中心内花王尿布90片装在当年年底即从168元降至150元。 2017年12月1日,我国再次开启进口日用消费品大幅降税,婴儿尿布实行零关税,直销中心内的这款花王尿布在消化完库存后,开始常年以140元左右的价格销售,促销时甚至以百元“爆款”示众。总体而言,经历了2016年中和2017年末两次降税后,直销中心内纸尿裤的零售价有了15%以上的降幅。

上海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的热销品尿布,在历次降税中都实现了降价。(李晔 摄)

直销中心国际采购部总经理马骏表示,降税使商户在商业竞争和推广中获得更多筹码,尤其是降税所产生的利润空间,让商户能有更多空间进行促销。下一步,降税效应将不仅仅体现在价格上,还会体现在商品品类和更新速度上,“我们正着力于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一些柴米油盐民生类商品的引进已在洽谈中,计划引进的新商品不仅将在品类上有所突破,而且它们在本市与原产地上市的时间差也将缩短,部分新品的上市有望与原产地几乎同步”,马骏说。

据悉,此次降税名录中也涉及部分进口药品,包括青霉素、头孢噻肟等药品,现行最惠国税率多在3%—6%之间,调整后最惠国税率将降为0%。海关总署上海归类分中心税则调研科科长许秀融告诉记者,去年12月1日,上海归类分中心的税目和税率调整建言被国务院税则委员会成功采纳,某类百姓用量巨大但国内又找不到替代品的抗癌药的原料药,其关税从4%下调到2%,相关药企也作出承诺,将下调成品药价格。根据上海归类分中心的跟踪核实,该药企的这类抗癌药,去年至今药价降幅达6%,已兑现降价承诺。

此外,降税带来的扩大进口效应已经显现。来自上海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海关系统对去年12月1日起降税的187项消费品中可对比分析的176项商品的进口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发现降税政策有效扩大了消费品进口,其中“活鲜冷的其他岩礁和其他龙虾”和“香水及花露水”,在实施降税的6个月中,进口货值分别同比增长了103.4%和58.6%。

据测算,关税额在商品零售价中占比仅为0.5%至7%,实体店租金波动、人力资源上涨及汇率变化等,都是降价中的制约因素。另外,药品、化妆品等商品涉及采购体系管理、市场招标等,都会使降价效应出现滞后。不过从长期来看,降税所释放的扩大进口的积极信号,将促使进口产品数量、品种齐升,商品的充裕最终会带来价格的整体下调,同时挤压掉非正常进口渠道(包括私人代购等)的利润空间,使市场上的进口消费品的品质更有保证,这对消费者而言也是一种福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