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科技添新例,借用蚊子特性,科研团队研究无痛针头

正值盛夏,大家想必对蚊子是深恶痛绝。据新闻资讯平台报道,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正利用蚊子叮人所借助的生物特性,来研制对人类有益的针管技术。

他们总结出蚊子之所以能“神不知鬼不觉”地作业的三点原因:一、它们在叮咬时会分泌出具有麻痹性的唾液;二、它们的喙有锯齿状的边缘,而且在刺破皮肤时是振动的,因此让整个过程更省力;三、蚊子喙的尖端反而比主干柔软,这也进一步减小了刺破所需的力度。

科研团队依照这些特点提出了设计构想:不同于较硬的传统针管,他们的设计由两根前端柔软的纤细针管组成,一个负责在皮下注射轻量麻痹剂,另一个则完成抽取或注射任务。理论上来讲,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刺破皮肤所需的力减小到传统针头的1/3。

不过要量产这样的高级针头,付出的成本并不划算。这项设计最终应该会小批量生产,专门提供给那些有严重“针头恐惧症”的人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