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竞争下的中国互联网,必须急行军

今天市场普涨,互联网领涨,大的背景是市场外的贸易战缓解以及市场内的互联网超跌,直接导火索是美股上涨以及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减税降费,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

如果我们把互联网产业放在中美竞争的大格局下来看,互联网产业必须要快速发展,且刻不容缓。毫不夸张的说,目前我国互联网产业及其脆弱,可能一夕归零。甚至有人认为中国没有互联网。如此,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中国软件可以做到四天三板。

正本溯源,什么才是互联网。

互联网则是指一张一张可以独立运行,各个网络之间通过平等交换协议进行通讯,参与互联,从而结成更大的网络,它们不再有顶层单一的主根控制,而是每一张网自主可控。

互联网的两大要素。1、协议,2,入口。

协议就是指互联网的运行规则,而这个规则是美国人定的,发出的信息怎样被转换怎样被接收,都是由美国人确定的方式在运行。这就好比中国人在用英文互相交谈,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互联网是美国Internet的延伸。今天国际互联网的域名系统、根服务器系统、IP地址资源均被一个总部设在美国洛杉矶附近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ICANN(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组织)所协调、管理并分配。

希拉里•克林顿曾说过一句话:Across the GreatWall we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China.这句改编自中国第一封电邮的话,翻译过来成为这样的意思:跨越中国古老的长城,我们美国人有能力,能够达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入口方面,现在是一个互联网时代,没有网络,谈不上新时代,特别是对于新世代,网络是必备。要上网,上到互联网这张网上去,必须要有入口。

入口由两部分组成,硬体和软件,硬体即个人电脑端和移动手机端,软体为操作系统。硬件方面,掌握不了核心芯片,软件方面,绝大部分人用的是美国的操作系统。中国互联网的入口其实是在美国人的掌控之下。中国使用的是美国因特网,中国的网络安全态势不容乐观。

有朝一日,他们不给我们提供芯片和系统,我们还有互联网吗?更别提那些建立在互联网之上的巨无霸企业了,比如腾讯,比如阿里巴巴。财富的毁灭,或许仅在一瞬之间,中兴通讯前车之鉴。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关键成果和发展基本由美国(尤其是美国军方与政府)贡献导致的结果是,今天的国际互联网管理权几乎被美国垄断。

因此,互联网急行军,是拯救互联网的需要,更是国家安全的需要。

除此之外,急行军也是改变世界分工体系的需要。

分工体系决定个人利益。美国人可以享受清闲高品质高福利的生活,只因他们受益于目前的国际分工体系。拥有垄断权,即拥有定价权。

美国的Oracle、Salesforce、Workday和Servicenow分别达到了2116亿美元、818亿美元、246亿美元、249亿美元的市值,而市值7079亿美元的微软和6566亿美元的Amazon也有很大比例的企业级业务。而中国除了阿里和腾讯有部分云业务以外,没有主流互联网企业的主营业务是企业级服务。

2015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只有7318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7.4%,世界平均的40%,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仍是劳动力相对密集、资本相对不密集的粗放型经济。传统产业比如机械工业和电子工业,需要付出与西方技术的代差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如果我们拥有足够的技术实力,那么我们便可以享有足够的定价权。

互联网的自主化,虽然困难重重,但是这是不受制于人的基础,美国人在意的也是这一个,一个正在摆脱它控制的中国。他们害怕,而我们希望有朝一日,我国人工作一小时获得的报酬和美国人一致,甚至更高。

因此,虽然我国互联网在应用层面蓬勃发展,但是放在中美博弈视角下看中国的互联网,其实发现它脆弱不堪,离我们的期望还相差甚远,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