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直连”正式启动,私有化部署逐渐成为移动支付行业主流选择

6月30日这一天,支付行业被"断直连"赋予了特殊的意义。2018年,支付行业监管重磅不断,两项"断直连"规定可谓是对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两面夹击。

一是"4月1日"针对条形码支付业务,主攻线下场景,要求支付机构迁移的是条码支付业务;二是"6月30日"面向涉及银行账户的线上支付业务,要求支付机构迁移的是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而且还规定了具体的清算承接平台网联。由此可见,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清算市场监管的决心十分坚定。

从4月1日中国银联与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宣布正式合作就可看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巨头对一些合规条例的响应十分迅捷。可又该如何理解同是"断直连"的两家平台,网联、银联?

"断直连"究竟断了谁的直连?

"断直连",其实断的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的直连。一直以来,我们日常的扫码是通过卡组织、发卡行、第三方、商户的合作这种"四方模式"来完成交易,而这一模式也是一直以来最成功的模式。经历了一段野蛮生长期,第三方支付市场近年增势迅猛,在促进经济发展、便利日常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风险和问题。

过去各家支付机构各自搭建跟银行的直连体系,互不兼容、各干一摊,消费者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转账和付款时,央行和商业银行无法掌握具体的交易信息、资金流向,对其中隐匿的风险难以把控,大小不一的支付机构风控水平参差不齐,一旦出现风险,可能传导至银行体系,影响金融稳定,网联应运而生。

现在这些第三方支付公司,不再主要和银行直接交易,每一笔交易的中途必须通过"网联支付平台"处理,让网联留存交易记录,进行监管。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落地,这一模式走到了尽头,各方面一直在制定更详细的方案。"断直连"式监管也是势在必行。

手起刀落谁受益?微信、支付宝地位难撼动

所谓"断直连",其意是在此前第三方支付和银行直接连通结算的过程中加入一个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中枢,以改变目前第三方支付巨头"自行清算"的历史问题。

银行直连的低费率将不复存在,断掉银行直连后,用户规模亦不再成为增加银行直连数量的砝码,改变了大小支付平台不同"玩法"的现状,从制度上挖倒头部第三方支付的壁垒。新规让第三方支付在上游的竞争回归公平,支付场景会成为第三方支付发展的首要因素。

据公开数据,支付宝用户数量超过8亿,微信支付用户数量超10亿,阿里和腾讯在分别扎根电商和社交领域的同时,也在不断通过收购拓展生态版图,增加支付入口,支付宝和财付通的龙头地位依旧难以撼动。

因此断直连后,无论是微信支付、支付宝服务商还是消费者在移动支付的使用上,几乎没有差别。与以前唯一不同的是,后台资金去向更安全了,行业竞争也将更加公开、透明。

强监管下移动支付"向阳而生"

对于整个支付行业来说,十多年的发展既经历了监管缺乏的"自由"时代,也经历了引领全球移动支付水平的辉煌时期。如今强监管已至,"自由"不再,有束缚,却也是一种规范,市场上违规的"二清"公司生存空间也会越来越小,移动支付市场正在变得更加公平、透明。

数据显示,2017年移动支付业务共发生375.52亿笔,金额202.9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06%和28.80%,未来依然存在较大增长空间。在过去的几年里,阿里与腾讯线上消费格局逐渐趋于稳定,线下支付场景自然成为两大巨头新的必争之地。

不过,这不仅是支付场景之争,也是用户消费数据之争,只有更丰富的线下支付场景、更多元的支付营销活动,消费者才更愿意从线上走到线下。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从2015年以来不断增加投入、加大补贴政策,并对市场完全开放生态。

目前移动支付市场上鱼龙混杂,部分主导加盟代理模式的移动支付公司,违规招收多级代理,像创匠科技这样扎根技术,专注为服务商等企业级客户提供技术与运营支持、让服务商等客户真正拥有自己的移动支付系统和数据、直面官方的技术性企业已为数不多。

拒绝承担移动支付代理加盟风险,私有化部署正在成为主流

"代理、加盟"的商业模式存在明显弊端,如系统和数据属于"总代",还需向"总代"缴纳一笔不菲的"代理费"和后期高昂的"服务费",本质其实是为他人做嫁衣,并不适合真正想开创自己事业的创业者,属于自己的商户资源,实际上累积在了别人的平台上面,还给别人缴纳代理费。

做企业的核心,就是要形成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匠科技提供的私有化部署服务,就能完全满足这类需求。拥有自己独立的支付系统,就如同企业筑造了自己企业的"高墙",企业只有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与核心数据,才能不会"受制于人",从而得到更远的发展。

作为市场上真正将"移动支付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移动支付企业,创匠科技专注为客户提供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是移动支付领域率先为微信支付服务商、支付宝服务商提供独立系统部署的成熟互联网技术公司。

截至目前创匠已累计为超过1000家企业级客户提供移动支付技术服务,为客户进行私有化部署,是广大客户放心的"技术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