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走进校园,机器人现身“说课”

教育走进人工智能时代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驱动,人工智能进入爆发阶段。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国务院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把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之一。2018年,有250所高校新增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有60所高校新增了“机器人工程”专业。在时代变革的驱动下,教育行业迎来深度变革,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当前教育业关注的重点问题。

目前人工智能行业是逐渐升温的热点行业,高校开展机器人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影响下,教育产业逐渐将人工智能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紧密结合时代岗位变革和人才层次需求变化,培养人工智能时代所需的技能人才,推动智能教学、智能技术、智能学科建设。

机器人走进高校课堂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时代已经涌现出崭新面貌,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教育的步伐必须跟上社会的发展,甚至需要超越当前。

近日,穿山甲机器人小雪走进河南省工业科技学校,在课堂内外发挥积极的作用,进行人工智能的生动示范,辅助老师进行课程教学,为学生在线答疑解惑。

小雪给课堂带来新的改变:老师通过机器人的示范,讲解人工智能技术;学生跟着智能语音,获得互动感知,深化人工智能知识学习;通过收集学生课堂提问、互动作业等数据,为学生定制合适的学习教案引导学习主动化,向个性化教学迈进;通过人机交互协助老师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在线解答问题等等。

在机器人的推动下,教学模式正在走上个性化的道路。

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个性化学习: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创建学生的学习图谱,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调整教学内容、方式和节奏。在数据的不断积累中,机器人也在不断学习,不断适应学生的学习模式,逐渐精准化、高效化,形成良性互动循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学习追踪:在教学过程中,机器人实时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机器人课程作业来检测掌握所学知识。通过互动反馈的数据,追踪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进度,发现学习中仍存在的疑难点,以更多不同形式的互动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巩固知识。

基于兴趣的互动学习:教学最好的方式是激发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兴趣、渴望。机器人的应用为传统教学方式增加了互动新方式,实时互动、多样互动,随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反馈回答输出新的解答内容。

智能教学中的核心技术支持:

在智能化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智能机器人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其功能的实现基于人工智能技术。

1,人机交互技术: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过程中进行的信息交换,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唤醒、情感交互等具体领域技术。

2,自然语言理解技术:机器人模拟人的语言交际过程,是机器人能理解并运用人的自然语言,包括汉语、英语、日语等,实现人机之间的自然语言对话。

3,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通过机器人为媒介获取生物特征,并将之转换为数字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通过匹配的算法完成识别和验证个人身份,包括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具体技术领域。

机器人在教育行业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其潜力巨大。在人工智能时代,穿山甲机器人将持续助力高校融入人工智能教育,让教育更智慧,帮助学生做好迎接未来的准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