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医青年|十佳青年:何婧瑜

宣医青年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人物,来自一个极具战斗力的科室,一个见证生死较量、喜怒哀乐和人生百态的地方——急诊科,主角就是急诊科医生何婧瑜。

急诊科-何婧瑜

关键词丨迎难而上、秀外惠中

何婧瑜,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在科内普及、推广急诊超声技术,承担国际学院学生和全国急诊医师培训班的教学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核心期刊6篇,参与编译著作1本,承担院内课题1项,已进入院“英才计划”人才培养项目,作为党小组长积极组织参加支部活动。

她自己说

爱好|做饭,听音乐,看书,看小说,看电视,和家里的小祖宗斗智斗勇,“比较宅”

工作中最突出的特点

对于急诊科医生来说,平时工作如战场,我们需要在极端忙碌和紧急的情况下保证每一个决策都尽可能准确、执行尽可能到位。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我也就养成了几个高效的工作习惯,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目前的工作成绩

成绩谈不上,我仅仅是做了一名医生的本职工作,而且工作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读研究生、做课题,刚开始只是为了毕业,但是过程中,我却发现了实验的乐趣,想把研究结果和别人分享,于是试着用大家可以接受的方式讲出来,就有了SCI 和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在寻找课题方向上,一开始也觉得特别高大上,很困难,后来发现其实就是把工作中遇到的疑问,用实验的方式弄明白,用实验结果讲清楚,就形成了我们的课题方向。

急诊科的患者涉及面广,危重患者多,于是我和超声科的老师们学习了超声,并考取了大型仪器上岗证,能够更方便快捷地鉴别诊断,提高自己处理危重患者的能力。

工作中领导和同事的不断鼓励,让我不断向他们眼中更好的自己努力;急诊患者的情况变幻莫测,分秒必争,为了提高诊疗水平、速度,我会定期“充电”,向前辈、同行学习。

做事不拖沓,工作玩命干,行动迅速;休息时疯狂玩,好好放松。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工作之道。

如何调节工作压力

心态好,爱吃,爱睡,爱看电视,爱唱歌, 和家里的小祖宗(我的女儿)斗智斗勇。

听别人说

在何婧瑜身上有几大特点。

特点一、善于思考、主动学习。比如她在上研究生期间就表现出很强的学习能力,为了将课题设计的更完美,她经常主动找导师讨论,还查阅了100多篇中文文献,70多篇英文文献,不仅英文水平快速提高,科研思路也不断清晰;她还经常会有新的想法,常常说“我又查了些资料,还可以再添加些实验内容”。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研究生论文获得首医的优秀论文奖。

特点二、迎难而上、刻苦钻研。她在临床工作中精心诊治每一个患者,急诊工作不论病房、监护室还是流水、抢救室,工作强度之大、难度之高对于工作多年的老大夫都经常会感觉压力山大,但是她这样一个小女生确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凭借坚强的毅力毅然扛过来了,胜任各区域的工作。急诊工作经常需要应用各种抢救技术,她利用一切机会刻苦钻研,目前已经能够熟练应用多种急诊技术,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CRRT、深静脉置管、急诊超声,还主动为年轻大夫讲解原理和操作步骤;值班时遇到其他科室需要帮助深静脉置管、调节呼吸机参数等她都主动帮忙。

特点三、积极进取、追求完美。何婧瑜虽然个子不高但志向远大,急诊科繁重的临床工作并没有阻挡她的更高追求。工作几年之后她不满足现状,考取了博士研究生,一边工作、一边做课题,发表了2篇SCI、6篇统计源期刊文章;参加国际会议的壁报交流;获得医院青年人才计划、申报北京市青苗计划、成为急诊科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工作短短10年,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

特点四、乐观开朗、工作生活两不误。何婧瑜生性开朗活泼,整天笑容满面,丝毫看不出工作的疲累;何婧瑜喜欢读书、文笔流畅,每遇策划个活动、写个晚会的串词等工作,大家会不约而同的想起她,她也乐于参与、积极谋划、身体力行;她还是一位3岁孩子的妈妈,每当说起她宝贝女儿的种种淘气的表现更是滔滔不绝,一副幸福妈妈的形象。工作之余注重对孩子全方位的培养,育儿经验也是一箩筐。

——急诊科主任 王晶

作为一名年轻的急诊科医生,何婧瑜的优点不胜枚举,踏实、沉稳、认真、干练……她胸怀仁爱之心,认真细致为患者服务,对待同事如春风般温暖、亲切,科里遇到急难险重的事情,她总是冲在最前面。她查阅大量文献,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她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掌握急诊B超诊断技能。她孜孜不倦的努力,追求新知,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勇担责任,甘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她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富有爱心,积极参与支部和科室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她常年坚守急诊的最前线,任劳任怨。她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传递了新时期急诊人的别样风采!是宣武医院优秀青年的典范。

——第十三党支部书记 田耕

如果你来急诊科就会看到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孩,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来形容她绝不为过,在科内她是大家公认的文笔最好的女孩之一,平时科内文稿大多是出自她的手笔。何婧瑜在临床、教学、科研方面是科室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她具有很强的学习和管理能力,从硕士到博士一路走来,小小的身体内蕴藏着超强的能量。无论作为科室医疗的组长还是党小组组长,她都尽职尽责,以服务科室、服务支部为己任,协助做了大量工作,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工作之余,她利用自己的科研优势,帮助科室护理人员提高科研能力,作为科研小组组长,带领团队共同进步。她的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急诊科护士长 梁潇

还记得作为研究生来到急诊科的何婧瑜,很快就投入到了科室繁忙的工作中。何婧瑜特别勤学好问,在临床工作中,她经常能发现问题,对于遇到的问题,她总是很“较真”,积极寻找答案,主动查阅文献,向上级医师请教,正是有这份执着,让她在临床实践、学习中飞速进步。

研究生期间,何婧瑜对自己的学业、课题的要求非常严格,工作之余经常在实验室做实验到深夜。天道酬勤,最终她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研究生论文,发表了核心期刊论著,并获得了校级奖学金。工作以后,何婧瑜仍然坚持学习,考取了心内科的博士,攻读博士期间发表了SCI论文,并在国际会议上做大会发言。

临床工作中,何婧瑜面对众多急危重症患者,她总是能耐心地询问、解释病情。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她时刻牢记着医生这个职业赋予的使命,不断充实提高自己,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她主动学习超声技术,并自己归纳总结,把超声技术应用到急诊的工作中,还积极地把自己的超声学习心得传授给科里其他医生。

博士毕业后,何婧瑜积极参加科里的科研工作,并把临床工作中的思考凝练成科研方向,积极参加课题申报,并进入院“英才计划”的人才培养。

生活中的何婧瑜,活泼开朗,团结友爱,是一个好姐妹、好妻子、好妈妈!在全科人心中,她代表着充满正能量的急诊青年医师!

——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邢绣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