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马鲜生:再光鲜的业绩,也会败给管理

这两天招聘圈又不消停了。

7月5日,网友@暴躁的北京小娘们曝光了其在盒马生鲜求职遭遇到了地域歧视,一句“不招北京人”引发热议。

随后,盒马鲜生发声,有些话要说,表明这是合作的第三方劳务公司的责任,公司也是受害者。

当事人和网友均表示不满。

之后盒马鲜生再发声明,表示“为我们的低级行为道歉”。

事情的始末大概如此,这次的风波不但伤害了北京人民的心,更重要的是损害了盒马鲜生的品牌形象和利益。

盒马鲜生是阿里巴巴对线下超市完全重构的新零售业态。自2017年7月14日,马云和张勇亲自为盒马鲜生站台,盒马鲜生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盒马鲜生将线下实体店,作为线上的流量入口,然后通过大数据,再为线下实体店赋能的新零售商业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短短一年间,就在北上广深等十多个大城市迅速铺开业务。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靠互联网商业模式成功打开市场的盒马鲜生,在此次事件中,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威力。

说实话,招聘歧视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但是在过去互联网并不太发达的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没那么广、那么快,人们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现在是一个全民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只要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微博,一个人也许是无意中的抱怨可能就以光的速度传播出去了,而这种传播远超人的控制范围。

近几年,由于某条微博或微信而引起风波的事件屡见不鲜,所以在这样一个全民互联网的时代,公司不能只顾发展业务,同时也应该提升管理水平。

拿盒马鲜生举例,事件发生之后,第一次发声,就将责任全部推向了第三方劳务公司,一幅自己也是受害者的架式。

这种不真诚的态度和行动,只会将舆论的情绪推向对立面。

人们会认为,第三方公司是你们选的,难道他们的行为就和你们没关系吗?你们喊的哪门子的冤啊!

这样的发声,不如不发。

我不知道这个微博杰作是发文小编自己的创作,还是盒马鲜生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只想说,和盒马鲜生的名号比起来,真是有点失水准。难怪当事人表示,“感谢您给的最基本的敷衍”。

当7月6日第二次致歉时,我们才看到了一些真诚的动作:安抚应聘者、检讨自己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整改计划等等。

这种反应才是一个所谓知名企业该有的水准,但是感觉还是慢了一些。

相比之下,2017年的海底捞的危机处理的快速、到位,让人印象深刻,不抵赖、不狡辩、快速、真诚、坦率、不让员工背锅等等做法,值得所有企业学习。

不过话说回来,任何一家企业的成长都需要时间、都会或多或少付出代价。

盒马生鲜走到人们的视野中也不过一年时间,年轻人难免会冲动、会犯错。只要真心改正,都值得原谅。

管理和业务就像企业的两条腿,也许一个腿比另一条稍微长一点,不太会影响走路,但是如果这种差距持续加大,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前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