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企业家必须要具备这九种领导力

领导力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不仅仅包含了各种具体的管理技能和管理方法,也囊括了前瞻与规划、沟通与协调、真诚与均衡等诸多要素。

1、愿景比管控更重要

在吉姆 · 柯林斯著名的《基业长青》一书中,作者指出,那些真正能够留名千古的宏伟基业都有一个共同点:有令人振奋、并可以帮助员工做重要决定的「愿景」。

愿景就是公司对自身长远发展和终极目标的规划和描述。缺乏理想与愿景指引的企业或团队会在风险和挑战面前畏缩不前,它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可能拥有坚定的、持久的信心,也不可能在复杂的情况下,从大局、从长远出发,果断决策,从容应对。

相比之下,为企业制定一个明确的、振奋人心的、可实现的愿景,对于一家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其重要性更为显著。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的小企业可能会将更多精力放在求生存、抓运营等方面,但即便如此,管理者也不能轻视愿景对于凝聚人心和指引方向的重要性。

优秀的领导者会与员工分享企业的愿景,如果可能,还会让员工参与愿景的规划。如果能让员工充分理解管理者对企业长期发展方向的思路,让与自己一同工作的所有人拥有相同的努力目标,那么,一家企业就会拥有无穷的源动力。

2、信念比指标更重要

就像每个人都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一样,每个企业也需要拥有正确的、符合公司的价值观。在这里,价值观其实就是企业长期坚守的,影响企业行为,判断是非对错的根本信念。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是成功的企业能够保持基业长青的秘诀。

正确的信念可以带给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反之,如果把全部精力放在追求短期指标上,虽然有机会获得一时的成绩,却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方向的偏差,使企业很快丧失继续发展的动力。

成功的企业总是能坚持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同时,公司整体的信念或价值观也必须在员工身上体现出来。

3、人才比战略更重要

在21世纪,无论怎样渲染甚至夸大人才的重要性都不为过。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21世纪的主流经济模式是人才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的经济。

拥有杰出的人才可以改变一家企业、一种产品、一个市场甚至一个产业的面貌。

没有人才的支持,无论怎样宏伟的蓝图,无论怎样引人注目的企业战略,都无法得以真正实施,无法取得最终的成功。

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当把「以人为本」视作自己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不遗余力地发掘、发现人才,将适合企业特点的优秀人才吸引到自己身边

好的管理者重视员工的成长,给予人才最大的发展空间,为人才提供足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很不幸,今天有不少企业对人才的思维方式仍然保持在上个世纪的水平,他们认为员工只是企业这台「大机器」中的零件或劳动力,不愿意花大力气培训员工,生怕他们接受培训后就「跳槽」、「走人」。

这是非常短视的看法,这种不重视员工成长的做法只会让更多的员工选择「跳槽」、「走人」。

只要拥有人才,企业就可以实践任何宏伟的战略。反之,如果没有人才,再壮丽的企划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4、团队比个人更重要

在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中,团队利益总要高过个人。企业中的任何一级管理者都应当将全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部门利益其次,个人利益放在最后。

好的管理者善于根据公司目标的优先级顺序决定自己和自己部门的工作目标以及目标的优先级。

此外,管理者应该主动扮演「团队合作协调者」的角色,不能只顾突出自己或某个人的才干,而忽视了团队合作。

最后,公司的中层管理者要善于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让自己成为老板和员工之间沟通、协调的桥梁,而不要让自己与老板或员工对立起来。

例如,有一些管理者很容易陷入对自身角色的误解,他们要么把自己和「雇主」等同起来,与「雇员」做利益上的对抗,或者把自己视作普通员工,与老板对立。这两种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其实,中层管理者既代表公司利益,也代表员工利益,他们应该:

以公司的整体利益为先,主动扮演协调人的角色,既考虑公司发展的需要,也为员工的个人需求着想,解决好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让公司的整体协作效率达到最高点。

自己做了决定后,就要勇于承担相关的责任,不要把责任推到员工、老板或公司身上。

5、授权比命令更重要

21世纪的管理需要给员工更多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员工本人的积极性,最大程度释放他们的潜力。

如果让他们事事听领导指挥,那只会造成如下几个问题:

员工的工作满足感降低。

员工认为自己不受重视,工作的乐趣和意义不明显。

员工很难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员工个人的才智和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很多管理者追求自己对权力的掌控,他们习惯于指挥部下,并总是将部下的努力换来的成绩大部分归功于自己。这种「大权在握」,「命令为主」的管理方式很容易造成:

管理者身上的压力过大,员工凡事都要请示领导,等待管理者的命令。

团队过分依赖于管理者,团队的成功也大半取决于管理者个人能否事无巨细地处理好所有问题。

整个团队对于外部变化的应对能力和应对效率大幅降低,员工在感知到变化时只会习惯性地汇报给领导。

因此,「授权」比「命令」更重要也更有效。但是,管理者该如何做好授权呢?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被授权的员工既有义务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处理好自己的工作,并为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也有义务在看到其他团队或个人存在问题时主动指出,帮助对方改进工作。

6、平等比权威更重要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尽管分工不同,但管理者和员工应该处于平等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积极向上、同心协力的工作氛围。

平等也意味着管理者和员工在平等的环境里顺畅地沟通。

7、均衡比魄力更重要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做领导就必须高调,有魄力,像一个精力充沛、一呼百应的将军一样。其实,这样的领导也许很适于一个19世纪的工厂,但他不是一个21世纪的好领导。

一位企业的领导者在成功的基础上,要想进一步提高自己,使自己的企业保持持续增长,使自己的个人能力从优秀向卓越迈进,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在「谦虚」、「执着」这两个方面的品质。

谦虚使人进步。许多领导者在工作中唯我独尊,不能听取他人的规谏,不能容忍他人和自己意见相左,这些不懂得谦虚谨慎的领导者也许可以取得暂时的成功,但却无法在事业上不断进步,达到卓越的境界。

执着是指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保持矢志不移的决心和意志。无论是公司也好,还是个人也好,一旦认明了工作的方向,就必须在该方向的指引下锲而不舍地努力工作。

在工作中轻言放弃或者朝三暮四的做法都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8、理智比激情更重要

管理者应善于理解自己,能够在工作中自觉地、理智地进行自省、自控和自律。

管理者应该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清醒地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白哪些事情是自己擅长的,哪些事情是自己办不到的。

只有充分地自省,才能在各种复杂情况面前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在与同事或下属合作时,得到他人充分的信任。

在发生危机或面临挫折的时候,管理者要能够充分自控,并在理智、冷静的基础上做出审慎的选择。

9、真诚比体面更重要

真诚是所有卓越的管理者共同的品质。管理者应当学会以诚待人,尊重员工,让员工知道你理解并且感谢他们的工作。

一些领导为了「面子」,处处维护自己所谓的「权威」,不愿将自己的真实一面暴露给员工。殊不知,这种遮遮掩掩的领导是很难得到员工的真正信任和支持的。

真诚意味着管理者善于使用同理心,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对管理者来说,体现同理心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要体谅和重视员工的想法,要让员工们觉得你是一个非常在乎他们的领导。

发生问题时,管理者要及时地给员工以清晰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员工,管理者应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要通过第三者传话。当与下属沟通不顺畅时,应当多改进自己的沟通方式,使用不同的方法,在信任的基础上与下属交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