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你的手机可能比你更懂你

一天当中,除了你穿的这身衣服,谁陪伴你的时间最长?

答案可能连你都想不到:手机!

日常生活里,除了工作学习,你在什么上面花费的精力最多?

答案同样是:手机! 对了,就是这个你现在捧在手上,时不时搓一下,目不转睛盯着看的金属玻璃混合薄方块,我们对着它傻笑流泪的这个小东西。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人类才有了手机,本世纪初才有了智能手机,直到2007年,以苹果手机为标志,智能手机整合了照相机、录像机、收音机、录音机、mp3播放器、电子书、电视机、游戏机……成了超级网络娱乐终端,从此以后人类的所有活动就有了手机的身影,社交、购物、出行、娱乐、游戏、工作都离不开手机,大量地持续地使用手机,所积累的数据足够画出一个比你自己都了解你的更全面更深刻全方位无死角的立体全息画像,这个模型对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价值。

​本来我们的生活是分散的,信息难以收集。

我们原来用存折存钱,花着纸币,看着电视,听着收音机,捧着书看,连着电脑打游戏,煲电话,发短信,去超市购物,去学校上学……

现在呢,一切都能在手机上完成,信息入口都集中到了手机上,所有的东西都通过手机上网了,而网络的那一端,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你。

身份证上网了,银行卡上网了,我们用手机支付,用手机购物,用手机拍照片、发视频,看书学习,用手机社交…… 在网络的那一端,数据公司高价搭建起来软件,给你免费存储空间,给你你免费购物平台,让你免费使用各种生活APP,换来的是你的隐私,其实这种免费就是对等的交易,用隐私换服务。

所以,数据公司比你更懂你。

打开你的资讯类APP,从首页的推荐就能看到你想看的,就能了解你的兴趣和关注,了解你所思所想。

打开你的购物APP,从推荐搜索就能看到你的收入阶层,消费习惯,消费倾向,预测你想要的。

打开你的出行APP就能知道你去过什么地方,住什么档次的酒店,公出还是私人旅游,预知你的行程。

打开你的知识问答类APP,就能知道你的知识结构,教育程度,还有你的好奇心在哪里。

而那些互联网巨无霸,打通了吃喝玩乐学习工作社交所有类型的APP,这样一个完整的画像就出来了。他们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捕捉着稍瞬即逝的信息,从你没留意的一次搜索、一次无意识的点击,就能分析出你自己都没意识到的,那个潜意识里的冲动,所有的这一切都变成对你行为的预测,变成一次次贴心的推送,有你想看的、想玩的、想吃的、想用的,总之让你舒舒服服地掏钱。

可怕的是最近出现的一些质疑,有些人在谈话时说了一些话,过后就有相关推送,vivo新版手机的伸缩式摄像头也在打开一些APP时频繁伸缩,这是偷拍么?因为原来的固定式摄像头即使悄悄拍摄也没人能发现。

虽然一些公司否认这些猜测,还出了声明,但其实这不是空穴来风,国外一个送货公司GoPuff的应用程序,使用程序的过程被记录下来,并被发送到一个与移动分析公司Appsee相关联的域名。被发送的视频中还有一个包含个人信息的截屏。更令人惊讶的是,Appsee公司自豪地在其网站上宣布,他们可以记录下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过程。而同时GoPuff的用户并不知道自己会被录像,GoPuff也没有明确告知用户他们可能会被录像。后来在研究人员的提醒下,GoPuff修改了自己的隐私条款。

手机已经具备了听说读写猜的能力,各种传感器比人类的更灵敏、速度更快、探测的范围更广,存储的数量更多,作为一个好帮手,渗透进人的日常生活中,毫无疑问地,那些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也会物所不用其及地收集信息,只要是技术能达到的手段都会用上,手机真的会比你更了解你。

是喜还是忧,我们还能那么随时带着手机逍遥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