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笔记本推荐--轻薄本篇

*注:

吋并非笔误,寸是指中文的寸,而吋是指英寸,通常屏幕的尺寸为对角线,也就是说13.3吋的笔记本,从屏幕左上角到右下角的长度是13.3吋。

通常笔记本以屏幕的尺寸来表述其尺寸,但是因为边框的不一样宽,所以同样是13.3吋的笔记本,可能外形的大小并不完全一样。

固态硬盘对于当今的电脑越来越重要,对于轻薄本更是这样,相比机械硬盘,它功耗更小,也更轻。

固态和机械之间体验和跑分区别都很大,但是协议上SATA和PCIe通道的实际体验,区别不会太大,因为机械硬盘到固态是整个硬盘物理结构的改变,而SATA到PCIe,更多的是接口、带宽上的改变。

第二篇我们就直接进入正题吧,这篇我们来说说“轻薄本”。提到轻薄本,很多人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苹果的MacBook,但是这里第一个要喷的就是MacBook,去年写过一篇文章我不管,我要买MacBook!,其中就提到了,MacBook Air因为极烂的屏幕素质而不值得推荐。而其他的Macbook,只有Macbook Pro比较有选购意义,并且也写了不少针对特定型号的Macbook Pro,所对应的Windows笔记本的替代品有哪些。

MacBook Air(2017)

第一篇已经讲过4000一下了,所以第二篇就从4000开始讲起,4000往上一点,预算开始就没那么捉襟见肘了,也就开始比较正式的按续期开始区分不同的配置、性能。

首先,4000往上跑的机型,绝大部分,都推荐选购8代的处理器,除了买新不买旧的数码产品原则以外,也的确是Intel的第8代处理器的性能提升很明显,尤其是在多核方面。7代的i5 7200U到8代的i5 8250U,核心/线程从2核4线程变到了4核8线程,都翻了倍。同一代i5、i7本身单核性能差距就没那么大,所以多的核心和线程很重要。

其次,目前对于轻薄本,也有一个比较主流、均衡的配置,i5 8250U+8G内存+256G固态+MX150独显的组合,这样的配置,因为有一个独显,在玩一些要求不高的游戏,比如LOL这些,或者接多屏的时候会比较有优势,算比较全能了。至于你看到的4000好几的2500U的配置?我还是比较推荐前篇4000以内入这类笔记本。

宏碁SF314

首先要开始推荐的是宏碁的SF314(Swift3系列),不到18mm的厚度,1.6kg重量,配置就是主流的8250U+8G+256G+MX150,固态还是PCIe的,屏幕也有窄边框,材质也是IPS的,1080p分辨率,只有色域一般,NTSC45%。

小米 Air 13

小米在手机上特产“水桶机”(指产品力相对均衡,并非说尺寸问题)小米Air13这笔记本其实也是这样,全金属14.8mm厚度,1.3kg重量,再加上“标配”的i5 8250U+8G+256G+MX150的黄金组合,以及窄边框,NTSC72%色域的屏幕,按压指纹解锁等等,和小米手机一样性价比很高。

荣耀MagicBook 14

和在手机市场上竞争一样,笔记本上荣耀也和小米在竞争,有了MagicBook,小米目前没有14吋的笔记本,所以MagicBook和它算是个“错位竞争”吧。厚度15.8mm,重量1.47kg,毕竟是14吋的,配置也同样是i5 8250U+8G+256G(SATA)+MX150。它和小米之间,如果13.3吋能接受,还是更推荐13.3的小米Air,主要是屏幕上,小米会好一些,MagicBook用的是45%NTSC色域IPS屏,虽说普通用户可能不见得一定必须要高色域,但是这毕竟这是同价位的竞争。

华为 MateBook D(2018)

华为 MateBook D和荣耀MagicBook有点类似的意思,2018款的MateBook D升级到了i5 8250U+8G+256G固态+MX150的黄金组合。窄边+IPS的45%NTSC色域15.6吋屏中规中矩,色域和MagicBook是一个级别。它的优点是扩展性还比较好,有一个M2接口(虽然是SATA通道),还有一个2.5吋的机械硬盘位可以换SATA接口固态,内存插槽也有2个,可以支持16G内存。16.9mm厚度+1.9kg重量也只能算中规中矩,但毕竟是15.6吋嘛。

惠普 Envy13

惠普的Envy13是比SF314更加均衡的存在,而且轻薄本,其实13.3是一个挺好挺合适的尺寸,Envy13除了有i5 8250U+8G+256G之外,还有NTSC72%色域+比SF314更窄的边框。15.4mm厚度+1.3kg重量更是算很便携了。续航11个小时,所以这样的轻薄本完全可以不带电源跑个大半天。价格上5500往上跑了,不过算上做工和平衡的配置,也算值得。

Thinkpad X280

Thinkpad在商务市场上的地位依然可以说无人可以取代,那么在介绍Thinkpad真正的轻薄本之前,先了解另外一款只能叫做“便携本”的X280,厚度17.8mm,重量1.3kg,加上i5 8250U+8G+256G固态的组合,可以说是喜欢商务本外观的用户的好选择。

LG gram系列

LG Gram(13Z980)

Gram系列是一个“特供机”,只在国内京东渠道有售,单独推荐它,是因为它也算是很有特色的一个本子了,首先是配置,窄边框+1080p分辨率,尺寸分别有13.3吋、14吋和15.6吋,96%sRGB色域,i5 8250U+8G+256G固态+核显的组合。最大亮点是其13、14、15版重量分别仅仅有965g、995g、1065g,前两个不足1公斤,厚度也只有14.5mm,而且官方给出的电池续航时间达到了22小时,目前在7000-8000价位性价比很高。因为各个尺寸的配置几乎完全一样,不同的仅仅是尺寸和重量,所以也就没有一一分别介绍了。

戴尔 XPS13

戴尔 XPS13 (9360)

戴尔的XPS系列,定位其实是性能和影音游戏的,但是XPS13实质上和这些不是特别搭边,1.2kg+18mm厚度轻薄上做的不错,13.3吋的窄边框也和上面Envy13这些一样,基本上可以保证在原来12吋笔记本的机身里塞下这个13.3的屏幕。XPS13并没有用MX150的独显,这个也有好处,就是能够保证更长的续航时间,它的标定续航有足足18个小时,虽然实际使用会打一点折扣,但是可以确定带出门一整天的时候,根本不用带电源。

需要单独说明的是,目前在售的XPS13,有9360升级款和9370俩型号,上面的参数针对的是9360的升级款。新的9370款其实把轻薄做的更加极致,只有4mm的屏幕边框,厚度除去脚垫也只有11.6mm,同时增加了指纹识别,顶配可选4K的触控屏,色域覆盖98%sRGB,400nit亮度,雷电3的通道数达到了4lane,但价格也已经去到1.5W了。这里推荐9360的8代CPU款主要以价格和对应的配置来说7000出头还是挺不错的。

戴尔 XPS15

戴尔 XPS15(9570)

戴尔除了XPS13以外,其实还有XPS15,也同样是一个强悍的本子,如果你不喜欢13.3吋的屏幕,那么XPS15也是一个好选择。和XPS13一样,XPS15也是有多个配置和多个型号,这里首先推荐的是价格接近9000的入门款XPS15,XPS15的特色主要是它用的是标准电压的移动CPU,即8300H,性能上比i5 8250U等等的一票超低电压的CPU表现要好很多。

17mm厚度+1.8kg重量在15.6吋的本子里,算是很轻薄的。i5 8300H+8G内存+256G PCIe固态+核显,续航时间也能够撑的起8小时左右。

Thinkpad X1 Carbon 2018

然后再接着,就是这个级别的一个重磅产品--Thinkpad X1 Carbon,2018款的X1也已经升级了8代的CPU,15.95mm厚度+1.13kg重量,配置上i5 8250U+8G+256G固态,双雷电口,屏幕色域可以覆盖89.3%的sRGB,也算不错。顶配更是可以达到恐怖的100% AdobeRGB(注意这是AdobeRGB,不是sRGB,未来再科普)的1440p屏(虽然价格也去到了1W8的样)。虽然配置不算Thinkpad的强项,但是这一点也没有多少短板。普通款的续航时间即使在较高强度下也可以达到10+小时。

在它所擅长的部分,X1更是做的好了,Thinkpad以前略带“傻大粗”的形象,却那么多人追逐不是没有道理的,首先测试严苛,能够有更好的耐用性,其次Thinkpad品牌形象本身就比较出色,如果说商务场合什么本子最合适的话,Thinkpad应该是数一数二了。另外2018款还包含了手动的摄像头遮盖,这些小细节,其实都是成为优秀商务本的基石之一。

新Surface Pro

微软的Surface虽然定位一个平板,但实际上在无论是在后台的问题,还是大家实际购买,参照的都是笔记本市场,主要还是因为同为Windows的平台吧。目前其产品线从Surface Pro4之后改名叫新Surface Pro,也是主要推荐的机型。

12.3吋的Surface Pro是目前的主力,屏幕比较优秀,有99%的sRGB,大约57%的AdobeRGB,12.3吋PixelSense屏(支持微软触控笔,4096级压感),色域不是问题,而且触控笔其实很好用。2736x1824分辨率,性能上不能指望太多,CPU是i5-7300U,还没更新第8代的CPU,这点目前还比较遗憾。8G板载内存,256G固态。

整体重量只有768g起,别着急,这只是“平板部分”的重量,原装的键盘保护壳还有310g,加在一起是接近1.1kg。厚度控制也很不错,8.5mm,加上壳子还有5mm厚,整体应该在14mm左右。整体倒也依然轻薄。另外键盘这玩意儿,可选的比较多,很多第三方的设备,折叠的、大号的,等等,也是其优势。

Surface的整体做工、屏幕都不错,唯独就是i5 7300U的HD620搭这么高分辨率的屏幕,可能对显卡比较要求的应用就不如其他独显或者分辨率更低的屏那么得心应手了(日常使用还是没问题的)。至于Surface Book,我个人觉得目前它的产品力在同价位上还是偏低了,不值得推荐。

VAIO S11

另外还有个冷门产品推荐,VAIO的S11和S13,VAIO之前是索尼的笔记本品牌,业绩原因卖掉了,独立以后反而还有一些还不错的产品,其中,S11,是少有的在11.6吋的尺寸里塞下8250U+8G+256G+核显的组合的。也是毕竟11吋,所以重量只有845g,升级上没有多少余地,但是这样的轻薄本,估计牺牲这个也是情理之中。碳纤维材质+键盘阻水,再加上VAIO独特的“安昙野 FINISH”质检和暂时还没有完全消失的品牌力,还是挺适合购买的。这本子唯一我觉得奇怪的是配了一个VGA显示接口…不是VGA奇怪,也不是配VGA奇怪,而是这么轻薄的本子配VGA就比较怪了…VAIO S13的造型风格和S11比较一致,配置也类似,1.06kg+15mm,产品力算不错,但是不如S11那么难得,不单独介绍了,感兴趣也可以一看。

最后再来说说MacBook,MacBook Air前面已经说过不值得选择了,那么还剩下The New Macbook(NMB)和MacBook Pro(MBP)。

Apple MacBook 13

MBP目前的型号分为MBP13和MBP15。

MBP13是13.3吋屏,16:10的比例,分辨率2560 x 1600,色域没得说,100%sRGB和78%的AdobeRGB,而且MacBook的屏幕都有DCI-P3色域(Air除外),这也是MBP的最大优势。入门款处理器是i5 7360U(2017)+8G内存,显卡是Intel炬锐系列的Iris640,性能也不算落后,有两个雷电3的接口可以扩展。1.37kg的重量+14.9mm的厚度。整体配置,就MBP而言,其实不算太差,毕竟顶级屏幕的Windows本子们也都不怎么便宜。

只是最低配的MBP是不太值得买的,128G的固态,除非基本上都靠在线来存储东西,否则很容易在存储空间上捉襟见肘,再加上额外的配件等等,如果你的预算刚好就九千左右,大概率上是用不舒坦的。而且即便是配的高配,你也还是得搭配一个扩展坞(接口较少),以及还会有少量的转接线的需求。

对于Touchbar这个功能,买的人其实褒贬不一,用惯了喜欢的是很喜欢,不怎么用的人又觉得它很鸡肋,所以我的建议是在Apple的直营店去感受一下再说。但配备Touchbar的MBP也并非只有Touchbar一个区别,还有4个雷电口,相当于多了些TypeC的接口,同时CPU也是28W的i5 7267U,整体性能比没有Touchbar的好一些。

MBP15是15.4吋屏,显卡升级到了Radeon Pro,内存也是16G起步,屏幕同样优秀1.83kg+15.5mm,轻薄还是算很轻薄的。但是MBP15,其实面对的主要是以工作站用户为主的用户群,当你预算不敏感、喜欢MacBook,又喜欢15寸的时候,也没有别的选择,所以MBP15没有太多可以讲的(写到这里,看到5000+字已经快吐血)。

New MacBook后来的名字已经完全叫MacBook了,搞的名字有点乱,不过名字乱没关系,最重要的还是产品。MacBook目前只有12吋版本,分别用了M3(Core m3-7Y32)、i5、i7的CPU,8G内存和256G固态,屏幕82.2%sRGB的水平,2304 x 1440分辨率。重点还是其920g的重量,以及13.1mm的厚度。我个人觉得这就是MacBook的替代,只是价格上,提高的太多,让人已经感受不到性价比…老实讲这个价格买它是真的不太值得。

最后,篇幅较长,所以难免有错误疏漏,大家发现的话,欢迎留言。另外,如果在选购轻薄本之余,想兼顾一点点游戏的话,可以关注下一期的游戏本推荐,类似于技嘉Aero15、XPS15高配的这些笔记本,其实高配的显卡并不差,玩个吃鸡也是能够扛得住的(非全特效,环境散热不变态),欢迎期待下一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