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藏中学教师学于琳娜:肩负教育使命 让我倍感光荣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教育工作者,北京西藏中学教师们表示,要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他们如何引导学生思考?记者近日采访了于琳娜老师。

“我们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以外,更多的会教给他们怎么做人,怎么去适应社会,还背负着‘促进民族团结 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的使命,这让我倍感光荣。”北京西藏中学14级班主任于琳娜这样告诉记者。

图为于琳娜在给学生上课

听于琳娜介绍,西藏自治区来的十九大宣讲团,已经在北京西藏中学做了两次宣讲了,“不仅给在校师生讲,已经毕业的学生也回来听课了”。学校也会专门组织党员学习活动时,专门讲解民族认同等重要内容。

十九大报告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特殊教育”“让每个孩子公平享受教育”等话语让于琳娜印象深刻。她认为,北京西藏中学的教育办学宗旨非常吻合总书记的要求,同时,她也表示,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也与老师的社会地位等息息相关。“从十九大报告中汲取能量让我受益无穷,不断地学习才能让我进步更快更大。”

于琳娜像北京西藏中学的其他班主任一样,放假时选送学生回家,到西藏学生家家访,虽然路途辛苦,经常需要去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等不同的城市,但是每次家访,对她来说也是很有收获。“西藏的乡亲们对我们家访的老师非常非常尊重,觉得老师地位非常崇高”。尤其是她听到高三一名同学的家长说“当初挤破头也要让孩子考上内地西藏班来接受教育是非常对的”,她非常高兴,认为这是西藏人民对内地教育高度认可。

图为北京西藏中学学生参观清华大学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困惑,于琳娜总是能荡涤学生心灵。她认为,“有些问题,就需要老师循循善诱,有些需要严厉斧正。”

曾经学校集体组织过中秋节,但是有刚来的孩子对此表示疑惑。于琳娜这样跟学生解释:“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不仅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还在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也过中秋节。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财富。”而对于有些因为不好好学习而造成藏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她进行了严厉地批评,为学生指出来“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一种工具,它更是民族文化的根源,装载着民族文化,蕴含着民族智慧。学好语言文字,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谈起学生的成长,这是让作为教师的于琳娜最开心最骄傲的事情。她说:“在北京西藏中学这个小小的校园里,有着大大的舞台,让学生去成长。”

“我曾经教过的一位2014届的毕业生吾金旦增,他刚来的时候,语言表达非常差,他的班主任布力更老师有意识选派他当班干部,负责部分班务工作,锻炼他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管理能力,给予他展示自己的机会。事实证明,他的进步非常惊人,不仅在当时成为学生会的书记,毕业后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现在常常回母校做客,以学长的身份为学弟学妹做培训介绍经验。他的演讲非常棒,基本是脱稿!而且学习成绩一直保持非常优秀,从中央财经大学又被保送研究生。”于琳娜笑着说,“他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北京西藏中学的北方联络点,搞活动经常需要他来联络组织。”

图为师生合影,二排左一是于琳娜。

在北京西藏中学刚刚过去的三十年校庆上,于琳娜听诸位老前辈讲起援藏的历史、教学的故事,为他们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所感动。“有位老校长,年龄很大了,是第一批建校时期的老革命。听他们讲故事,真是把西藏学生当自己的孩子,跟他们进宿舍洗头洗澡,陪同去医院看病,有了麻烦事一起解决。听他们讲当年的艰苦环境和如何克服困难的经过,自己真的自愧不如。”

“但在北京西藏中学这所校园里,有着大大的舞台,让我去发挥、去学习、去进步。”在即将带迈进高三的学生面临高考的日子里,于琳娜说,“不久的将来,除了教书辅导,如何更好指导西藏孩子报考考大学志愿,选择职业方向等,都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需要我们额外给孩子们作辅导,不然很多孩子一直以为只有考公务员一条路可以走,殊不知西藏的就业情况也在发生着变化,竞争也在加大。我作为班主任必须多多关注西藏有关信息,多学习政策理论,多吸收社会有益的信息来帮助他们。”(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