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脱颖而出背后的条件与过程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每一天都有无数创业者们,怀揣着功成名就的梦想,追赶着轰轰烈烈的创业时代大潮。而成功的创业先驱者们,无疑则成为后来人的榜样和指路明灯。这其中在昨天正式上市的“小米”公司,无疑令创业者们略加羡慕。

雷军其人

“小米”的发起人雷军,1969年出生于湖北仙桃。1987年,他毕业于原沔阳中学(现湖北省仙桃中学),同年,考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系。武汉大学是当时国内最早一批实施学分制的大学,按照学校要求,只要修完一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刚上大学,对自己要求比较严的雷军就开始选修了不少高年级的课程。仅用了两年时间,雷军就修完了所有学分,甚至完成了大学的毕业设计。

读完两年大学,雷军已经不满足于校园生活,他要闯荡江湖。

当年的游侠,必备如下装备:一辆破自行车和一个破包——包里至少要装两盒磁盘及三本厚厚的编程参考书。

武大樱园宿舍到电子一条街,距离并不远,但走路需要四五十分钟,自行车则成了必须的装备。

当年最好的电脑是286,内存也只有1M。对于一个高手来说,所有常用软件必须自备,至少需要20张软盘。编译工具里没有编程接口资料,也没有电子版的图书,只好常备几本厚重的编程资料。

就这样,雷军骑着破自行车,背着装满磁盘和参考书的大包,开始闯荡武汉电子一条街。他涉猎广泛,写过加密软件、杀毒软件、财务软件、CAD软件、中文系统以及各种实用小工具等,并和年长四岁的留校老师王全国一起做过电路板设计。他焊过电路板,甚至还干过一段时间的黑客,解密各种各样的软件。两年下来,雷军和各家电脑公司老板都成了熟人,成了武汉电子一条街甚有名气的人物。1992年,雷军与同事合作,写了一本没有错误、内容全面的编程资料书——《深入DOS编程》。

初试牛刀

在电子一条街打拼一段时间后,雷军自我感觉良好,就开始做梦:梦想写一套软件,运行在全世界每台电脑上;梦想办一家全世界最牛的软件公司。

在图书馆,他看了一本《硅谷之火》的书,立即深深被乔布斯的故事吸引。八十年代是乔布斯的年代,他是全世界的IT英雄,当年的影响力绝不亚于今天的盖茨和巴菲特。受《硅谷之火》中创业故事影响,在即将进入大学四年级的时候,雷军便开始和王全国、李儒雄等四人创办了三色公司——他们希望用红黄蓝三原色创造出七彩的新世界。

那是1990年七八月,大三暑假。王全国有个同事李儒雄,和他的一个朋友想创办家公司,便拉雷军和王全国入伙。李儒雄和那朋友俩人负责市场销售,雷军和王全国负责技术和服务,股份四个人平分。雷军和王全国对自己的技术相当自信,而李儒雄及其朋友也对自己的销售能力非常自信。这好象“天作之合”,于是他们几乎没有犹豫就一拍即合。雷军当时想,乔布斯、盖茨、戴尔就是大学创业成功的,自己为什么不可以?想到这些,他顿时热血沸腾,甚至有点飘飘然。

当时他们三色公司的产品是一种仿制金山汉卡。这本是一款前景似锦的产品,可是随后出现一家规模比他们更大的公司,把他们的产品盗版了。而且这家公司可以把同类的产品做得量更大、价格也更低。因此,三色公司生存维艰,度日如冰。不要说公司运营,就是他们生活上也面临着无米下锅的局面。半年之后,三色公司决定解散。清点公司资产时,雷军和王全国分到了一台286电脑和打印机,李儒雄分到了一台386电脑。

就职金山

1992年初,雷军加盟金山公司,先后出任金山公司北京开发部经理、珠海公司副总经理、北京金山软件公司总经理等职务。1998年8月,他担任金山公司总经理;2000年底,金山公司股份制改组后,雷军出任北京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雷军从22岁进入金山,一直工作到38岁,在金山工作了整整16个年头。期间,他把“金山”从一家主要经营IBMPC兼容机组装与销售业务的小企业,发展成为拥有WPS文字处理系统、金山词霸、金山快译、金山毒霸等软件巨星,亲手完成了金山的IPO上市工作。同时,他还在2000年成功创建了“卓越网”(亚马逊中国的前身)。金山成功上市两个月之后,2007年12月20日下午,雷军以健康原因辞去了总裁与CEO职务,离开金山。

寻找风口

少年成名,急流勇退,在很多人看来,雷军这样的人生很完美,从此大可以自由淡定,想干嘛干嘛。但是,此时的雷军身为一个成功者,却有着深刻的挫败感。在经历了“金山”及“卓越网”(亚马逊中国的前身)的成功,而后又淡出大众视野,雷军开始思考哪里才是互联网行业的下一个台风口。只有找到了这个台风口,他的下一次创业才能事半功倍。

雷军分析自己与其他创业者的不同:自己一直是一个技术工程师,一直是通过自己的这种手工艺来谋生、创业。

雷军40岁生日的那天夜里,他穿着牛仔裤和几位朋友到中关村当代商城附近的北京燕山酒店对面的酒廊喝酒。当时气氛有些奇怪,大家并未频频举杯庆祝雷军40岁生日,而是一直围坐着聊天,自斟自饮。酒过三巡,寿星雷军激动了起来,感慨地说:“人是不能推着石头往山上走的,这样会很累,而且会被山上随时滚落的石头给打下去。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顶,随便踢块石头下去。”

那一天是2009年12月16日,北京雪夜,距雷军离开金山有两年。这一段感悟,后来演化成了一句更为著名的"雷军语录——“站在台风口,猪也能飞起来”。

触“手”起兴

其实雷军从2006年就开始了对移动互联网公司的投资。他投资的第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是“乐讯”。2007年,雷军又投了UCWEB和“多玩”、“乐淘”等一系列的公司。后来,他还投资了拉卡啦、我有网、多看、凡客诚品……

2007年1月,苹果公司发布了iPhone一代。当年6月产品正式上市,雷军第一时间就买了一部回来使用。按照雷军的话说:“我很受刺激,觉得手机居然还可以这样做?”雷军怕自己的体验不具代表性,就干脆买了20部iPhone回来,送给了20个朋友。三个月后雷军发现,其实只剩下他和另外一个朋友在用。雷军这时候觉得,iPhone做得太超前了,很多细节没做好,不好用。但是苹果的iPhone打开了雷军潜意识里的思路:雷军发现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将会是软硬件一体化的体验,而且软件将帮助硬件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单独做软件,势必将会很受很大的局限。于是,雷军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在想:谁能做出一台更好用的手机呢?

在2007年、2008年的时候,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还不像今天这样红火,但是雷军已经看到了移动互联网就是未来。尽管当时很多人只是认为,雷军不过是为了他投资的UCWEB等项目做宣传罢了,但是实际上当时雷军就已经认定,手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将会替代PC成为大家最常用的计算工具。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真正开始,其实是在2009年、2010年,雷军先行几年,他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去做一台属于自己的手机的问题了。

简单筹备

2010年1月14号,“小米”首次筹备会议在北京五道口逐鹿茶馆的一间名叫玄德厅的包间举行。因为这个包间的原因,有人提议公司和产品的名字就叫“玄德”。不过,当初也有人提议叫“创造”。

最终,大家商量的结果是名字叫“红星”,取“红星照耀中国”之意。但这个名字卡在了工商局注册的环节,因为已经有红星二锅头这一“红星”品牌了。后来“小米”这个名字取自“小米加步枪”,而且Mi这个英文名是Mobileinternet(移动互联网)的缩写。

创始人之一的李明拍下了在玄德厅议事的小米最早的全家福,以及在玄德厅吃的开伙饭镜头。当时14名创始员工13位都在场,只是少了一个孙鹏——当时他在Redmond出差了一个多月,错过了玄德厅里面的精彩回忆,而且差点错过了加入小米的机会。

2010年4月6日,北京中关村保福寺桥银谷大厦807室,“小米”14个筹备人再聚首,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小米”就这样悄悄创办了……

整装待发

除了由别人领头在大学阶段那半年初试牛刀的“创收”活动,以及后来主要是“就业”性质参与“金山”经营管理外,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小米”是天使投资人雷军的第一次真正创业。与低调简单的筹备不同,“小米”正式出场即是豪华团队,高调亮相。“小米是我不能输的一件事,我无数次想过怎么输。但要真是输了,我这辈子就踏实了。”

从商业逻辑上看,小米公司当然还有待验证。但从人性逻辑上看,雷军创业于“小米”顺理成章。雷军当年42岁,尽管早已成为中关村的风云人物、腰缠万贯被国人誉之为的“成功人士”,但他却尚未成为他自己最想成为的那个雷军。现在他有了这样一个机会,他要紧紧抓住:如果成了,将是中国第三家百亿美元级别的公司。

如果你是雷军,你还会放下应有尽有、自由自在的生活去自讨苦吃吗?当然有另外一群疯子——Google全球技术总监林斌、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微软工程院首席工程师黄江吉、Google中国第一产品经理洪锋、ArtCenter毕业的牛人刘德、摩托罗拉资深工程师周光平他们和雷军一起做了。

林斌上船

前面已经说到,早在2009年年底,雷军就开始认真考虑如何把手机做出来的问题。雷军说他在这件事情上是先下定决心去做,然后才去考虑如何做的。让雷军下定决心的是他感觉到了这个行业里一些未来的变化趋势。他看好的就是手机会替代PC,以及手机工业的进一步互联网化。雷军觉得,他的手机梦已经成熟了,他要开始为了这个梦想构建队伍。

林斌,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工程总监,Google全球技术总监。在Google,林斌全权负责谷歌在中国的移动搜索与服务的团队组建与工程研发工作。再追溯早一些,林斌曾是微软工程院的工程总监。可以说,林斌是当今软件产品和互联网产品技术领域数一数二的人物。

雷军认识林斌,是在2008年,当时林斌想推动Google和UCWEB之间的合作。通过面对面接触,雷军惊讶地发现,林斌有发自内心对产品的热爱:他在Google所做的工作和产品都非常投入,都特别“下功夫”。那个时候,雷军开始经常去找林斌聊天,两个大男人经常在一起挑灯夜战,聊到凌晨一、两点钟。聊着聊着,两个人从合作伙伴聊成了好朋友。有一次,雷军和林斌聊天时,林斌透露说:“我想出来自己创业了,做一个互联网音乐的项目,你看怎么样?”雷军听后大喜,对林斌说:“别做音乐了,音乐我们投点钱,别人干就可以了,没意思。咱们一起做点更大的事情吧!”就这样,人们都亲切地叫他Bin的林斌,第一个登上了雷军的“小米”战船。

阿黎自请

阿黎,黎万强,2000年大学一毕业就加盟了金山软件。他历任金山软件的人机交互设计总监、设计中心总监和金山词霸事业部总经理。职业生涯在金山有10年,并从一个设计师成长为一个百余人规模的事业部的领导者。这其中既有阿黎自身的能力,也有雷军对阿黎的提携。

和雷军10余年的共事关系,让黎万强与雷军的私交甚密。当时正是2009年年底,阿黎决定辞职离开金山。他找到已经是亦师亦友的老领导雷军,告诉雷军说他要去做商业摄影,自己创业了。黎万强求教于雷军:“你觉得我这个创业方向怎么样?”雷军说:“我这里也有个方向,要不你来跟我一起干?”

“没问题。”阿黎不加思考便爽快地回答。

雷军反问阿黎一句:“你知道我要干嘛吗,你就这么答应了?”

阿黎说:“你要做手机。”

雷军笑了。

KK即合

黄江吉,人们都叫他KK,还不到30岁就成为微软工程院的首席工程师。但是已经在微软工作13年的KK,面临一个选择,是创业还是留在微软继续干?留在微软是留在中国还是去美国?

已经决定和雷军合作的林斌曾经是KK在微软的同事。林斌了解到KK所面临的情况,于是把KK介绍给了雷军。

当时在北京知春路上的翠宫饭店“豹王咖啡”,雷军和林斌两个人一起拉着KK聊天。雷军丝毫没提创业的事儿,就是和KK一起聊各种电子产品:从手机到电脑,从iPod到电子书,三个人一聊就是几个小时。雷军毫无保留地展示了自己作为一个超级产品发烧友的专业素质,令KK当时就震惊了:“当时我以为我是Kindle的粉丝,但是没想到雷军比我更了解Kindle。当时为了用Kindle,我还自己写一些小工具去改进它,结果没想到雷军也是这样的疯狂。他甚至把一个Kindle拆开,看里面的构造怎么样。”

那天,他们一共聊了4个半小时。KK已经能够判断出,对面坐的两个人是要做点什么事情的。虽然KK还不知道他们具体要做什么,但是在临走之时,KK说道:“我先走了,反正你们要做的事情,算上我一份!”

洪锋面试

洪锋,很强势。说到洪锋,用雷军的原话就是:“你接触他你会压力很大——他没有表情;他随便你说。你不知道他怎么想的,但他是一个很绝顶聪明的人。”

洪锋在他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计算机,自己编写程序来解决实际问题。洪锋最令人惊奇、最令人刮目相看的经历,就是他在Google用20%的业余时间,和几个人一起做了Google 3D街景的原型。

洪锋在美国Google的时候,是高级工程师。后来回到中国,在中国谷歌,他又是第一产品经理。他所主持开发的谷歌音乐,成为了中国谷歌为数不多的饱受赞誉的产品。

林斌说洪锋很强,于是雷军就想见见。本来雷军还想着借机面试一下洪锋,但是没想到,实际上那次见面成了洪锋来面试雷军。洪锋准备了上百个问题来问雷军,越问越细致,越问越难。雷军发现洪锋提的问题比他们自己提到的问题都要细致,因此更加激发了他要拉洪锋入伙那越来越强的欲望。后来雷军终于明白,其实对于洪锋,不是雷军在想办法找他一起创业,而是洪锋在面试雷军作为一个创业领头人靠不靠谱。雷军系统地告诉洪锋:“雷军”是谁,他打算怎么做手机,还有“小米”能给洪锋什么。末了,洪锋说:“这件事情够好玩,梦想足够大。或者说,你可以说这件事情足够的不靠谱,因为它太疯狂了。你觉得这个事情从逻辑上是靠谱的,但是从规模上和疯狂程度上来说,是绝对的不靠谱。这很有挑战性,我决定来挑战一下。”

刘德入伙

刘德并不在雷军的人才规划体系里面,雷军本来不认识刘德。而且,雷军原本甚至认为他根本请不起刘德这样的人才。然而凑巧的是,洪锋的太太认识刘德的太太。洪锋认识雷军之后,就想到了刘德,这个ArtCenter毕业的牛人。当时刘德在美国过着悠哉悠哉的中产生活,安逸的不得了。

有一次,洪锋故作神秘地邀请刘德说:来和几个朋友聊聊天。于是在2010年5月,因为回中国办事而到北京的刘德,抽空来到了当时在北京北四环边上、银谷中心大厦的小米公司,见到了雷军、黎万强,和后来才正式加入小米的林斌和黄江吉。大家从下午4点一直聊到12点 。

聊完之后,刘德说“这事儿挺好,我又能帮上你什么呢?”。而雷军则直白地说“我们想拉你入伙。”

对于刘德来说,如果来和雷军共同创业做小米,意味着要放弃他在美国开办的公司,和在美国的舒适生活,包括现在的一切正常生活轨迹都要放弃。而“小米”这个事情,也只是有可能成功而已。

雷军聊完之后,当晚根本就没睡着。他有些纠结:雷军觉得小米还不到做一款有世界水准的、顶级工业设计的手机的时候。他甚至觉得对于刚刚开始、办公才一个月的小米来说,顶级设计还有些遥不可及。

刘德回到美国之后,还真开始仔细思考这个机会。“这么多年来我都是自己干的,非常累,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团队。”刘德说:“我非常愿意加入这个团队,因为找到一个好Team太难了!”

第二次来北京时,刘德主动给雷军打了电话,双方再次沟通。最终“小米选择了刘德,刘德选择了小米,这是一个双向选择。”雷军说。

后来,刘德除了完成了“小米”手机的设计之外,居然还肩负起了“小米”手机供应链的工作。这简直让雷军喜出往外:“我很庆幸洪锋能介绍刘德给我认识。刘德现在幸福不幸福我不知道,反正有了刘德,我是非常幸福的,他做的非常出色!”

老博应约

到目前为止,雷军找到了能够做手机系统的人、做手机软件的人、做手机设计的人,就是还没有找到能够把手机做出来的人。作为软件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大佬,雷军和林斌,在硬件制造领域都没有什么特别深的人脉。2010年7月1日,在小米公司准备启动硬件项目的时候,这个项目还没有一个专业的人才加入。

在2010年夏天的三个月时间里,雷军、林斌、KK等人动用了他们所有的关系来找搞硬件工程人才,也见了超过100位做硬件的人选。最夸张的一次,他们和一个理想人选7天时间面谈了5次,每次10小时,但是很遗憾最后因各种原因却没有达成共识。

没有办法,雷军和林斌继续找人……雷军说:“很多人跟我讲创业公司招人困难,所以业务搞不起来。我认为这就是借口,其实那是你作为老板还不够努力。”就在这期间,有朋友介绍了周光平周博士。当时雷军判断,这个55岁的博士,从1995年开始就在摩托罗拉工作,而且是资深工程师,肯定是不会出来创业的。

雷军当时也更倾向于去找一些年轻一点的合作伙伴。但是在2010年9月,一个周五的晚上,雷军又一次面试毫无结果。就在雷军几乎绝望时,林斌却建议说:“要不,试试看周博士吧。”

周六,雷军约到了老博士周光平。

周一,周博士应约到雷军的办公室去聊天。按照计划,他们原来只准备了两个小时,谁料两个人见面以后居然都感觉相见恨晚,一发不可收拾。雷军和周光平,就在银谷中心小米的办公室里,从中午12点一直聊到晚上12点。他们从互联网聊到硬件设计,从用户体验聊到手机发展趋势。两个人连出去吃饭的时间都舍不得花,从中午到深夜,叫了两次盒饭来解决温饱问题…… 随后,雷军很兴奋地告诉林斌:“周博士有戏!”

过了几天,雷军正在外地出差,林斌打电话来:“周博士同意了!”至此,雷军的小米创始人拼图,终于完成了。

情有独钟

雷军十分看好这个机会,他认为这是“站在台风口,猪也能飞起来”的机遇。他不能放过,因为那不仅是他成就梦想的机会,也是他治愈心结的药。

雷军反思金山的经验:这是一个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的公司。从张旋龙到求伯君再到自己,没有一个是从第一天起就坚定不移的创始人。金山是个傍大款的公司,跟四通合作是看重它的资源;跟联想合作是看重它的品牌……金山从WPS到词霸,从词霸到毒霸,从毒霸到游戏,一个个算过来,因为上市的财务报表压力,每个新业务坚持一年多就放弃。到了后期,大家都很彷徨。但是,这又是一家有技术追求的公司,活得又够久,出了一大批高级技术人才,大家对金山都很有感情。

对于金山生涯,雷军有“五点反思”:人欲即天理、顺势而为、广结善缘、少即是多和颠覆创新。他慢慢确认了一件事情:在一家改良导向的公司里,他是做不成革命者的,就像康有为永远成不了孙中山一样。所以,他现在要大展鸿图。

大展鸿图

雷军从一开始就决定要打破手机硬件行业的游戏规则。他是一个在互联网领域屡战不休,又曾被放逐的人,这一次,他要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做手机硬件。

对于移动互联网和手机行业的判断,雷军现在更加清晰了。他总结了六大趋势,并且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当作创业教材反复宣讲:手机电脑化、手机互联网化、手机公司全能化、颠覆性设计、要做能打电话的手机、手机要做出爱恨情仇。

以这六大趋势为思维导图,从一开始,雷军就描绘了一张大致的前进蓝图:搭建一个融合谷歌、微软、摩托罗拉和金山的专业团队;先做移动互联网,至少一年之后再做手机;用互联网的方式做研发,培养粉丝,塑造品牌形象;手机坚持做顶级配置并强调性价比;手机销售不走线下,在网上销售;在商业模式上,不以手机盈利,借鉴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以品牌和口碑积累人群,把手机变成渠道。

雷军喜欢下围棋,做规划、画蓝图一向是他的强项。这一次,他玩的是宇宙流布局,大开大合,一往无前。

事实上,尽管企业总是和人一样不可能十全十美,或者总是不可避免“感冒发烧”,但迄今“小米”还是成功发展的,甚至是创造了一系列商业传奇的。2017年3月15日,小米在越南胡志明市宣布,与越南本土信息技术公司Digiworld Corporation (简称DGW)达成战略合作,并首次正式在越南进行产品发布。

2017年7月5日,小米又与诺基亚达成专利合作,收购部分诺基亚专利资产。双方已签署商务合作协议及一份多年有效的专利许可协议。其中包括将在移动网络的标准必要专利方面实现交叉授权。此次交易还包括小米收购部分诺基亚专利资产。

2017年7月28日,小米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小米香港”,已签订了为期三年的10亿美元银团贷款协议。德意志银行和摩根士丹利担任协调行,由中银(香港)、德意志银行、永隆银行担任该银团牵头和承销。此次银团是对“小米香港”2014年10亿美元银团贷款的再融资。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