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的不仅是形态 变胞机器人还拓宽了应用场景

前不久,首届零一科技节在深圳举办,这个标榜 CES 的国内科技行业展会,吸引了大量观众和媒体到场,同时还吸引了大量国内机器人、AI 行业公司和创业者。相比成名已久的 CES,我们看到了更具年轻活力的色彩和符合时代的鲜明特征。

机器人行业虽然存在已久但还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未来机器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会有很多用途,从商业到消费,很多场景都会见到他们的身影,而随着仿生技术的出现,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本届大会上我们采访到了大然科技创始人张春松,与他聊了聊大然科技仿生技术机器人和市场前景。

基于仿生技术的变胞机器人

本届大会上,大然科技带来的产品学名叫变胞机器人,它有一个通俗的名字,叫变形侠,从名字里可以看到,就是变形的机器人,但跟一般的变形不一样,基于仿生多样性的特点,产品可以通过变形模仿不同的动物。

有四种基本的变形形态,一种是壁虎,第二种是竹节虫,第三种是蜘蛛,第四种是小狗。有了这四种基本变形之后,就拥有了不同动物的能力,比如变成竹节虫,身体比较细,就可以穿越比较窄的通道。变成蜘蛛之后,身体就非常大了,宽一点,稳定性就最高。通过变形的组合,它还有一些别的机器人不具备的功能,跌倒之后能自己站起来。

变形设计拓宽市场前景

通过仿生多样性,就有了不同的能力,大然科技将这款产品称之为一机多用、一机多能,这也是他们的目标。

比如在天津本地(大然科技来自天津),可以实现军事需求,在野外的场景里去侦测前方地形的摄像头。另外在铁轨、机车底部狭窄的通道里也可以使用,这种地方一般不太平整,可能有石块、枕木等等,一般的履带式机器人不好运动,而可以变形的仿生机器人能在里面做一些巡检工作。

在行业应用之外,还有个人消费市场,对于普通用户和孩子来说也是很好的产品,这个市场也有待开发。实际上,从整体应用场景来看,市场对于仿生机器人,尤其是陆地仿生机器人的需求甚至与空中无人机的需求相当,甚至可能还要大。而传统的履带机器人不可能满足所有应用场景的需求,因此变胞机器人有很大的机会。

来自于大学实验室

大让科技是一家从大学实验室走向市场商业化的公司。相比之下,大学实验室更专注某一些领域的技术,然而做机器人是一个系统的,在实验室里学的技术,就是专注于机器人某一方面的,比如结构、运动、控制等等,但要想完成机器人的落地还有底层的内容,像伺服电机等等。变成公司之后,方方面面都需要自己动手和丰富,否则就无法打来一个真正完整的产品。另外,要从实验室或科研者的心态,转变成了做公司、创业者的心态。

创业艰难,其实对于任何公司来说都不容易,不过面对一个新兴的领域,市场认知度还没有完全打开,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当然也正是因为国内有一批这样敢于吃螃蟹的创客,科技行业才能有如此迅速的发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