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河道溺水引关注 夏日防溺水教育宣传 已成亟需牢记的“生命安全条例”

文 / 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 李兵 南开宇

下周即将进入伏天,这可能更会 " 刺激 " 人们蠢蠢欲动的 " 野游 " 心理。本报近日连续刊发汛期石市多处水域的河道探访,引起众多读者及网友热议。7 月 12 日,一名所在学校就建在河道边的中学教师打来电话,讲述了他工作多年来亲眼见证的多起溺水意外。汛期遇上暑假,防溺水教育和宣传,已经成为大家都亟需牢记的 " 生命安全条例 "。

【讲述】

" 发生在河道里的意外,实在太多!"

这几天,石家庄市第七中学教育处主任韩艳龙一直在关注晚报汛期河道探访的报道,看后深有感触的他专程打来电话介绍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七中学位于北二环以北,红星街与石津灌渠桥以东 200 米的河北岸,校门前就是石津灌渠。石津灌渠常年有水,特别是每年农灌期间水势湍急,学生们上下学基本上都要经过一段河岸,安全教育不容忽视。

从 2003 年大学毕业到现在,韩艳龙在第七中学已经工作了 15 年。他说,早年间,石津灌渠还是土河道,只有春季三四月份大概半个来月的汛期,但很容易发生意外。"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同事们就说学校里曾发生过有学生在校门口的河道里溺亡的事件。"

韩艳龙表示,石津灌渠的河道是个倒梯形,两边是水泥斜面,非常光滑,掉下去自己很难爬上来。而且石津灌渠两岸的隔离护栏比较矮,小学生都能很轻易地翻越,再加上落水者安全意识淡薄,特别是家长对未成年人的监管不到位,很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 发生在我们学校门前河道里的意外,实在太多了,最近两年我就亲眼见到多起!" 韩艳龙回忆,2017 年清明节前一天,当时石津灌渠刚刚放水,水势大水流急,红星街桥附近有人喝酒后下水捉鱼不慎落水,很快就被冲走了。同年九月的一个下午,一名男子下河道里玩,结果脚抽筋上不来了,就在河道里喊救命,韩艳龙当时和一名学生家长用绳子把他拉上了岸。2018 年 4 月,两名小学生在上游岸边玩耍时不慎掉入河道,随后顺流而下一直到红星街桥下面,双双抱着桥柱子喊救命,最终被警务站民警安全救上岸。十几天后,同样是一名小学生在石津灌渠附近玩耍时不慎落水,虽然有一位退伍军人立即冲入水中救援,但由于水流太大,落水孩子从石津灌渠中华大街桥附近,一路被水冲到柳董庄铁路桥附近才被营救上岸,只可惜由于孩子溺水时间过长,还是失去了年幼的生命 ……

【经验】

孩子安全教育 学校和家庭都重要

" 珍惜生命,远离河岸。" 是第七中学每年防溺水教育的主题。韩艳龙称,根据学校工作的安排,第七中学每天都有老师 24 小时在校轮流值班,上下学期间还有学校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到学校门口执勤,指导和监督孩子们平安离校。平时,学校还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宣传站牌和班级板报宣传安全特别是防溺水工作的重要性,带领班主任老师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确保学校零事故。同时,学校每学期还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知识讲座,并邀请河北省石津灌渠管理局负责人给全校师生作讲座和专门的知识技能培训。

为了学习到专业的救援知识,该校还在前段时间邀请附近的红星北警务站民警对学校门卫、保安及相关领导和教师举行了防溺水专题培训,通过现场演示讲解,让大家学会了正确的救援常识。随着暑期来临,学校教育处在学生放假休业式上,专门邀请河北省石津灌渠管理局土贤庄管理处负责人到校,给学生们做了防溺水安全方面的专题讲座。放暑假前,学校又向全体学生家长发放了《致家长的一封信》,重点强调孩子假期间的安全,家长收到信后签字,学生交回学校有家长签字的回执,目的就是督促家长假期监管到位,确保孩子在假期平安。

不只是第七中学,石市的中小学在暑假放假前夕,大都会做类似的暑期安全教育及宣传工作,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这两个月的假期安全,学校和家庭都应积极参与其中。

【建议】

应主动提高未成年人的防溺水意识

结合多年的学校教育经验,韩艳龙还提出了几点在未成年人的防溺水教育上的建议。

韩艳龙说,学校教师平时在学校里要宣传到位,教育到位,特别是防溺水教育,每个孩子能知道安全工作的重要,能自觉主动地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到危险的河岸边去。其次,家长们平时工作再忙也要监管到位,决不能在假期中放任孩子不管,让孩子独自出去玩耍。特别注意的是,如今天气炎热,好多家庭带孩子去游泳池游泳,家长们都普遍认为泳池安全,其实游泳池也可能会发生溺水事故,有的家长马虎大意,孩子在泳池溺水了还不知道,时间长了就会有生命危险。

韩艳龙建议,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教孩子学游泳,或者实地和孩子一起模拟演练一次溺水事件的求生过程,让孩子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实地了解溺水的可怕和残酷。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能就不会再独自去危险的河里野泳或危险的水边玩耍。

此外,社会、学校和家庭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救生知识的普及,避免在发生危险时,当事者或未成年人盲目施救,冒险施救,导致发生更严重的危险和伤亡事故。同时,韩艳龙也希望相关职能部门能大力发展社会志愿者救生员,遇到危险情况有专业人员科学施救,最大限度的避免悲剧的发生。

【救援】

盲目自信会带来侥幸心理 救溺水者要注意这些

河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秘书长张伟旗称,因野泳或私自进入危险水域而发生的意外,其实主要是下水的人存在着很大的侥幸心理。

" 我水性好,不会出事儿!" 对于很多野泳的人来说,这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张伟旗说,正是这种盲目的自信,才让他们做出 " 与众不同 " 的举动。面对周边陌生人的目光,这些人在心理上会产生满足感,不把危险放在眼中。这样的心理状态,如果发生在家长身上,其不负责任的态度,更会让与大人一同下水玩耍的子女出现无法想象的危机。

参加过国家游泳技能救生培训的史建福曾是名救生员。谈及救援溺水者,史建福提醒广大市民:施救时,切勿与被救者面对面接触,不要让溺水者用手抓住救援者,以免将救援者也拖入水中,造成悲剧。见有人遇险,应快速游至离溺水者两三米处,然后从其背后慢慢接近,先拍下溺水者肩膀,告知救援来了,让其冷静。然后救援者可采用拖带式或挟胸式将溺水者拖至岸边。

拖带式,即两手从背后方插入溺水者腋下,将溺水者头部露出水面,并让其身体与水面保持平行,施救者采用反蛙泳方式将其拖至岸边。挟胸式,施救者用一只手臂从溺水者一侧肩部上方向下抱住溺水者胸部,同时尽量让溺水者头部露出水面,保持身体放松。上岸后,根据溺水者的情况拨打 120 急救电话或做心肺复苏。

(编辑 冯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