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它与微软命运纠葛30年,从狭路相逢到分道扬镳

中国的软件企业,有谁与微软命运纠葛长达30年之久?

业界一定会想到传统PC桌面时代微软的两个拳头产品——Office和Windows,以及和它们对应的中国软件产品。如今,桌面端操作系统,尤其是在移动端,安卓、iOS占据绝对市场份额;同样,办公软件也经历了移动互联网的变革,率先推出移动端使得WPS在移动端占据95%市场;在中国市场的PC桌面端,WPS Office和微软Office也是平分秋色。

而具备30年时间跨度的,只有WPS,还是那个倔强的WPS一直都在。

但30年之后,WPS Office和微软Office或许终将渐行渐远……从狭路相逢走向分道扬镳,这样戏剧化的一幕在业界也不多见。

WPS的30年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辉煌,30年前WPS诞生,1988年到1995年是辉煌时代,一度是办公软件的代名词;

低谷,1995年开始,WPS遭遇微软Office和盗版软件的双重冲击,2003年重写代码;

重生,2005年与微软兼容的WPS诞生,宣布个人版永久免费,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但仍未寒冬微软Office在PC桌面的地位;

蜕变,2011年WPS移动版上线,开启移动办公新战场;如今,30岁的WPS Office全线产品用户月活数已经达到3亿,在全球200多个国家下载量位居第一;在行业用户层面,政府市场占有率90%,银行83%,央企80%;

未来,在诞生30年之后,WPS会沿着怎样的方向演进?

01

品牌定位未变,其他都变了

30年来,WPS品牌从未改变,办公的定位也没有改变,但是竞争环境、产品逻辑、商业模式全都发生了变化。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种变化,WPS CEO葛珂表示:“WPS不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服务能力。”

首先,从竞争环境上看,尽管金山人认为WPS与微软Office已经渐行渐远,与企业微信、钉钉、印象笔记等互联网办公室软件也不尽相同,但不可否认,用户选择其一,还有什么必要再用其他?由此可见,在一些基本功能上,它们可以一一对标。

在互联网时代WPS的竞争环境不再只有老对手微软,互联网巨头甚至创业企业也开始涉足办公细分市场。这其实是好事,在PC时代不可能有这样多元化的竞争态势,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多类型企业的涉足证明了这个市场有很大空间。

但是这些企业的内在产品逻辑大相径庭,这也决定了未来产品的方向。

在葛珂看来,微软和WPS无论从产品思路还是公司战略上看都已经渐行渐远:“微软以生态为基础,把自己当作平台,他们离最终用户的距离将越来越远;而WPS不是为了整合别人,只为了最终用户点点滴滴的需求不断地完善自己。”这意味着,这两种不同的产品逻辑,会导致WPS离用户越来越近,与微软Office相比在功能上会做到少而精。

另一方面,与其他新兴的互联网办公软件相比,WPS则认为这些软件多数为轻量化产品,功能相对简单。WPS既有针对大型企业用户按照传统软件付费或SaaS服务付费的产品,也有针对中小企业,采用会员增值模式,还有采用流量变现的纯免费个人产品,实现的是用户全覆盖模式。用户种类越多,需求越丰富,WPS距离客户也就越近。

其实,“距离用户越来越近”本身就是互联网化服务的一种表现形式,而WPS的商业模式综上所述也是多元化的,既包括互联网化的流量变现和免费,也包括增值和软件许可服务等传统方式,而这些商业模式也是“距离用户越来越近”的结果。

02

简单 创造 不简单

关于未来,WPS定义的未来办公到底什么样?在WPS上周刚刚举行的云·AI未来办公大会上有了新的答案。

以前,文档编辑都是在工作中使用,通常在PC上完成;而现在,57%的人在家里使用WPS的移动版本,还有42%的人在旅途、通勤过程当中使用WPS。这些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在线用户,不同的应用设备都显示出,文档处理不仅仅在办公场合,而是可以融入到每个人生活、学习、健康、家庭当中。

比如,在毕业季,WPS上的论文模版会被大量调用;年终时期,各种WPS工作总结最受办公人群的欢迎;春节前后,WPS上的简历模版在这一跳槽高峰期调用最为频繁;而房地产热销期间,居然WPS上的离婚协议书模板会流行;很多准妈妈在使用WPS怀孕分娩计算表,记录孕期的喜悦……

也许你会认为这些功能都很简单,甚至都不是创新。但是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就是这样说的:“创新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长期坚持这种来自用户端的创新,才能用更人性化的服务去留住客户、创造客户。

在WPS看来,文档处理即使在大型企业当中应用也是偏于个人应用的产品。

过去30年,WPS主要做了文字、表格、演示,PDF这种常用功能,而WPS Office 2019不仅具备这四种基础功能,还可以实现流程图、脑图、云文档、数据修复等多个组件多种功能,实现了一次下载、一个图标、一个账号,即可打开任意一种文档,真正实现一站式融合办公。在云端应用中,WPS还可以做到包括苹果MAC在内的各种终端之间的多人实时讨论、共同编辑、多人分享。此外,WPS 也新加了AI助手,力求在内容方面具备更顺畅的体验。

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这些也就是微创新范畴。但是快速迭代来实现微创新,才是互联网生存的必备技能。互联网没有硬件产品库存,讲求快速迭代,低成本试错,因此更为强调偏于用户端的微创新或是业界一直在谈的场景化,这就是重要的创新能力。

也许创新本应当就是如此简单,这些创新点都来自于实践中的点滴积累,是多数人见怪不怪的需求。不过德鲁克说过,一项创新所能赢得的最大赞美莫过于人们说:这太显而易见了,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呢?

无论文档处理或者办公方向如何演化,但有一点不变,不过就是让更多的人,以更低的代价、更易捷的方式、拥有更好的体验。从这个角度看,或许就能理解WPS走靠近用户需求的路线,也能认识到这次WPS活动上的slogan——简单·创造·不简单。

翔snowman 原创出品

科技茱比莉

有视角的科技观察 有态度的科技评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