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中国放环保大招:3亿美元绿色能源基金,小米要加油啦

苹果公司在中国搞了环保大事情:推出了3亿美元的绿色能源基金。

在直接讲述中国的污染问题之前,我们至少看一眼世界经济的状况。目前,中美贸易大战笼罩在重度阴霾之下,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今年早些时候呼吁华盛顿和北京保持冷静的头脑,因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开打贸易战,并就数十亿美元的商品你来我往的交换针锋相对的关税并不能创造多少经济价值,这是杀第一晚自损八千的选择。

好消息是近日苹果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苹果公司将在中国推出价值3亿美元的清洁能源基金,与其供应商合作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该项目可为该国近100万户家庭提供电力。

我国政府已将减少污染作为重中之重,对国有企业和国际企业施加压力,帮助减少主要城市的雾霾、清理河流和土壤污染。苹果公司在未来四年内投资近3亿美元,将其中国供应商与可再生能源联系起来,尤其是北京的反污染行动正酣的情况下。这是对中国环保事业的有力支持。

苹果公司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除了庞大的产品用户数量外,这家美国公司的大部分产品都在中国生产,产品也运往世界各地,包括美国。中国也是苹果最重要的终端市场之一,即使它面临着我国自产智能手机竞争对手日益增长的挑战。

苹果公司一直在更广泛地推动环保项目和可再生能源发展。

第一、今年早些时候,苹果公司表示其全球办公及生产设施现在完全由清洁能源提供动力。

第二、回收iPhone是一项复杂的事情。手机很难拆卸,这意味着将手机厂商回收零件很容易变成一个耗时的头痛。但苹果认为它的新机器人可以提供帮助。2018年4月19日,苹果推出了其新型iPhone手机回收机器人“菊姐(Daisy)”,菊姐可以比人类更有效地更快速的拆卸废旧iPhone手机,到达每小时200台的拆卸速度。

第三、同年四月,苹果公司表示,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库比蒂诺的总部已经100%可再生,并宣布了在全球其他苹果工厂实现同样目标的举措。

第四、早在2016年12月,苹果公司在中国收购了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机制造商中国金风科技子公司30%的股份(金风科技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旗下四家风电场公司各自转让30%股权),分配资源生产可再生能源。

中国经济发展四十年,带来了严重的空气、土壤和水污染,我国政府正在推动各种环保措施,包括对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产业的激励。

再看看我国自产智能手机厂商——小米。首先恭喜小米IPO成功,不过环保问题不能回避。

绿色组织称,中国手机制造商多年来一直躲避供应链污染指控。根据近期发布的一份联合报告,两家环保组织指责小米对其供应链的监管不力,尤其是在这位中国科技巨头向香港证券交易所申请首次公开募股的背景之下。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自2018年5月3日,小米在港交所提交资料上市,其中提交的招股说明书中强调“我们并无面临重大健康、安全或环境风险”的企业信息披露说明后,先后被多次爆出供应链出现重大污染问题披露违规事件,导致品牌影响力下滑。2018年5月12日,中国环境保护人士发现,为小米制造零部件的江苏工厂正在将污染废水(铜质酸性废水)排放到附近的河流中。根据该报告,环保组织绿色江南联合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对其进行调研一起,在5月12日进行的测试证实了污染。

两个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Public and Environmental Affairs, IPE)和绿色江南完成了小米供应链的污染调研《供应链再现更严重污染,小米IPO涉嫌披露违规》,报告已经提交至港交所。《小米集团公开发行存托凭证招股说明书》通过证监会网站发布,小米认为“公司若干现有供货商曾经违反环保规定”,“已纠正其不符合环保规定的状况”。这是小米首次公开承认其现有供应商曾违反环保规定。环保组织对其的质疑仍然没有消除.

注:报告下载地址

http://www.pecc.cc./Uploads/File/201805/22/5b03be9aa97f6.pdf

毅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毅嘉电子”)是台湾毅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毅嘉科技”)在中国大陆独资经营的企业,此前曾因同样的罪名被省环境局在11月份处以117,000元(18,000美元)的罚款。

有错误观念认为——污染问题不应该是国家机构管理么?什么时候需要进货商负责了。正确观念应该是,供应商的污染罪责,等同于厂商的污染罪责。

企业一定要重视企业的价值链建设。供应链管理是企业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次小米事件中爆发的也是其供应商的环境问题。企业需要将供应链纳入企业可持续管理,并和供应商共同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

(注:信息披露制度亦称“信息公开制度”。上市公司为保障投资者利益和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而依照法律规定必须公开或公布其有关信息和资料的规定。港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提出,“管理供应链的环境及社会风险政策”属于“一般披露”,企业有责任做到“不遵守就解释”。)

刚刚取得了IPO成功的小米恐怕现在对环保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引发环保组织的质疑。小米是不是以牺牲环境资源来换取廉价手机?环保组织表示,该小米未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供应链环境失误违反了香港交易所的全面披露要求。

对此,小米与环保机构展开隔空辩论:

正方:

有机构通过电话联系小米公司时,小米公关人员告知,他无权发表评论,因为公司仍在确定情况。“我们使用承包商来组装硬件产品。”该公司在其IPO招股说明书中表示。“我们不经营任何生产或装配设施。我们只运营一些必需的仓库,我们聘请第三方运输产品,因此我们不会面临任何重大的健康,安全或环境风险。“

反方:

中国环境保护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提出不同意见。“我们相信公司存在巨大的环境保护的风险,虽然被要求披露相关信息,但它在申请首次公开募股时并没有透露这些风险。需要补充的是港交所的制度和中国内地的制度完全不同。马军告诉中国首家全数字英文媒体第六声”(Sixth Tone),这种环境风险通常被投资者视为金融风险。一家上市公司应该负责建立一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如果它在不制定这些标准的情况下筹集资金并扩大生产,那么它产生的越多,环境付出的代价就越高。

但根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主要品牌供应链指数,小米排名倒数第一,表明供应链监管不力,而美国竞争对手苹果排名榜首。马军表示,尽管“大多数中国企业仍然缺乏建立绿色供应链的意识和能力”,但一些品牌还是与环保供应商共同努力。

未来,希望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其成功取决于对社会和环境责任。

亲爱的数据

出品:谭婧

美编:陈泓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