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汉轮椅上绣出《清明上河图》

赵庆平正在绣十字绣。(由亚男 摄)

一大卷格布铺展开来,一幅《清明上河图》映入眼帘,各类造型栩栩如生,让人为之赞叹。这是平阴县庄稼汉赵庆平花费两年半时间绣出的作品。

今年56岁的赵庆平是平阴县孔村镇半边井村的村民。2001年,因一场意外事故,赵庆平肢体残疾一级,瘫痪在床。为了维持家里的生计,他毅然拿起针线,开始了自己长达11年的刺绣人生。

一针一线皆用心,锦绣河山绣出来。7月11日,当记者走进半边井村的赵庆平家中时,这个朴实的庄稼汉正在轮椅上绣着一幅山水画,一针一线穿越绣布,十分娴熟。

2001年,37岁的赵庆平在外出打工时因一场意外交通事故而痛失双腿,造成肢体残疾一级,下半身失去知觉,只能瘫痪在床。眼看着祸从天降,自己3个年幼的儿女和年老多病的母亲无人照料,妻子又因不堪家庭重负离家出走,赵庆平内心便一直鼓励自己再苦再难也要坚强生活。

赵庆平说,“我没有腿,但还有手。”他之前帮别人编过菜篮子,用手艺换取收入。

2007年,一次机缘巧合下,赵庆平与十字绣结缘。

“那时候流行十字绣,小女儿就让我学,但万事开头难。”赵庆平说,从起步到学成,经历了多次失败。

后来,孔村镇残联的工作人员了解到赵庆平家的实际情况,便为他联系了淄博的十字绣老师,现场教授他十字绣的绣法和花样。经过慢慢琢(、反复练习,他的十字绣技艺越来越熟练。

2009年,赵庆平的十字绣作品《长城》被淄博的一位买家以6000元的价格买走,这是他学习十字绣以来用绣法创造的第一笔财富。“心里特别高兴,家庭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也让我看到了希望。”赵庆平说,虽然他身体残疾,但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为家人多做点事,是他此生最大的幸福。

自《长城》被出售后,赵庆平内心充满了希望,他也更加努力,将全身心投入到十字绣中。11年来,他先后完成《长城》《盛世中华》《琴棋书画》《锦绣中华》等作品。在赵庆平心中,刺绣不止是一项劳动,更是一种艺术创作。

2018年,赵庆平完成了6米长的十字绣作品《清明上河图》,耗时两年半。当赵庆平为记者展示《清明上河图》绣作时,桥梁、铺面、酒家、城门楼等建筑跃然布面,有轿子、客货船、牲畜等生动形象,还有家具、食品、衣饰等点缀其中,远眺整个画卷,跌宕起伏、波澜壮阔。

“基本每天绣5个多小时,光这些材料就花费上千元。”赵庆平告诉记者,虽然他已经完成了《清明上河图》,但由于这几年十字绣市场行情不景气,加上自身在农村,销售渠道有限,这些绣作也只能被搁置在家里成了“欣赏品”。“两个姑娘都已经成年了,但儿子还没找对象,老人也86岁了,家里各方面都需要钱。”

作为村里贫困户的赵庆平,眼看着自己近年来的努力没有为家里换来半点花销,心中异常着急。“想把作品卖出去,孝顺孝顺老人,为儿子多做点事。”赵庆平说,十字绣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以后生活如何,他都会一针一线绣下去,实现回报家人和社会的心愿。

如今,赵庆平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人能够认可自己的十字绣作品,希望《清明上河图》遇到一位有缘人,为家人分担一部分压力。如果您想购买赵庆平耗时两年半的十字绣作品《清明上河图》,欢迎拨打电话咨询。联系人:秦淑玲 电话:15966311798 (本报记者由亚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