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高温工作者防暑解暑秘籍,请收好了 入伏以来,合肥中暑就诊人数增多

40 天 " 加长版 " 三伏来袭,合肥进入旷日持久的 " 炙烤模式 "。

那么,在炎炎夏日中的劳动者们如何预防中暑呢?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省职业病防治院)副院长陈葆春向高温工作者发出一份防暑解暑秘籍,帮助大家战高温。

三类中暑症状要警惕

夏季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不降,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发生中暑相关症状。

陈葆春介绍,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头晕、胸闷、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能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轻度中暑则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伴有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经治疗后,一般 4-5 小时内可恢复正常。重度中暑患者则表现再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此前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等,皮肤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 40 ℃以上。

三类高温作业需要特别注意

高温作业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高温、强辐射作业:主要涉及到冶金工业的炼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火力发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一类为高温、高湿作业,主要涉及行业有印染、纺织、巢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 35 ℃以上,相对湿度达 90% 以上。潮湿的深矿井内气温可达 30 ℃以上,相对湿度达 95% 以上;还有一类为夏季露天作业:建筑、露天矿、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受被加热地面周围物体放出的热辐射作用。

中暑后要掌握正确急救方法

如果发生中的症状,陈葆春介绍,首先考虑中暑可能,应立即将中暑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干燥处,让中暑者仰卧,解开衣扣或更换湿透的衣服,打开空调或者风扇,使患者的体温降到 38 ℃以下,或用温水或少量酒精擦拭全身(切忌大量酒精擦拭以免引起酒精中毒),意识清醒者可服用人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对于高热不退、神志不清、抽搐等症状较重者,应立即拨打 120 或就近送到医疗机构紧急救治。

" 天气炎热。一定要多举措预防高温中暑。" 陈葆春介绍,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的员工,应调离高温作业岗位或对其加强预防中暑保护措施。尽量缩短高温环境下的作业时间,增加工作休息次数、延长午休时间等方法避免高温中暑事件发生,此外,高温环境作业人员可随身被人人丹、十滴水、清凉油或者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每天保证足够的饮水量、可适当补充含盐或含酸的清凉饮料;保障每日睡眠时间,合理搭配饮食;工作过程中穿戴浅色隔热工作服;尽量避免阳关直射下的工作或缩短工作时间;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时发现身体不适时,及时撤离工作环境。胡迅嘉 王晓璐 合肥晚报、ZAKER 合肥记者 杨赛君

相关新闻:

入伏以来合肥中暑就诊人群增多

记者昨天获悉,入伏以来,7 月 17 日 上午 7:30 至 7 月 19 日上午 17:30,合肥 120 共出诊 728 次,其中疑似中暑病例 15 个;7 月 19 日 7:30 至 17:30 出诊 127 次,其中疑似中暑病例 3 个。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