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不弃报纸

李银河

我和报纸、报社的渊源非常深,1946年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在太行山创刊时,我父母就在那里工作了。我从小在报社院里长大,报社对我来说,就好像家一样。1977年我大学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在报社,第一篇理论性的文章,也是在报纸上发表的。

后来虽然不在报社工作了,但对于报纸、报社一直都有很深的感情。我接触《北京晨报》时间挺久了,这是一份挺好的报纸,它的许多板块我都比较喜欢,社会新闻、民生新闻、文化读书栏目等,都是我比较喜欢的,它不仅是一个消息来源,也给了我许多新鲜的见闻和灵感。这些年来,和《北京晨报》也一直有合作,在报纸上讨论过许多热点的、有趣的社会现象、文化事件等,是一个互相受益的过程吧。

在今天,互联网正在越来越深入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不可否认,互联网本身的碎片化特征,使得深度的阅读渐渐变少。但我认为,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报纸仍旧是不可缺少的。它对时政、社会新闻的敏感度,对纷繁万象的梳理和分析,对现场的呈现,对事件的挖掘,都是它的长处,这些方面,互联网仍旧存在差距。

媒体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读《北京晨报》挺多年,它对媒体职责的担当、对自身品位的追求、对新闻的敏锐,都让人感触颇深。希望在未来,《北京晨报》能够依然坚持自身的理想,继续发挥媒体的作用,一如既往地为促进社会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李银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师从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北京晨报记者周怀宗/整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