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对数5年下降30% 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想结婚?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向提倡婚姻与生育的重要性,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年轻人对待婚姻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近日,民政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的结婚人数301.7万对,同比下降5.7%,其中上海、浙江、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低。如果与5年前同期结婚人数的高位428.2万对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经下降了29.54%。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年轻人们普遍不愿结婚?

区域经济影响婚姻关系

经济发展影响婚姻状况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据了解,2017年全国结婚率最高的前五大地区分别是贵州、安徽、西藏、青海、河南,这些地方当年的人均GDP均不超过5万元。而结婚率最低的几个区域,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地赫然在列,人均GDP都已经突破了7万元。

为什么经济越发达的地方结婚率越低,高物价导致的婚姻成本上升是主要原因。有一线城市居民表示,生活成本不断上升,结婚后又必然会考虑生子和育儿的支出,从个人到家庭的转变并非易事。更有人直言,没有房子,丈母娘肯定不愿意,住在合租房里也有诸多不便。但是一线城市这样的高房价,绝对不是年轻人可以负担得起的。

与物价相伴的还有大城市的快节奏与巨大的职场竞争压力,在这里加班出差是常态,有不少职场人士表示,连约会的时间都没有,恋爱都顾不上谈,结婚就是更远的事情了。分析人士表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不断发展导致结婚率走低,这在全球都是相同的趋势。

年轻人不愿将就

除了经济发展,年轻人自己对于婚姻的看法也已经和他们的父辈大相径庭。婚姻不再是某个阶段必要的人生经历,而是个人的自由选择。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6》显示,我国20岁至39岁的独居青年约有2000万人。这些“空巢青年”中,多数都是单身人士。

今年28岁的张青,在杭州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没有恋爱经验的她自称“母胎单身”。张青是杭州本地人,家里有三套房,父母住一套自己住一套,剩一套出租。去年,张青父母开始着急了,瞒着她去当地相亲角“找女婿”。张青自身条件不错,相亲也见了不少男生,但很少能遇到‘对的人’。面对这个结果,她却很坦然,“我身边很多同学都是单身,其实不是觉得婚姻不重要,而是因为很重要才更不能将就。”

此外,随着教育的发展,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会接受高等教育,读到硕士和博士的人群数量也在逐年增多。与父辈二十三、二十四岁已经打拼5、6年相比,现在的年轻人这个时候可能才刚刚毕业,在社会上尚未站稳脚跟,因此结婚年龄推后也就不足为奇。

鼓励婚育应得到重视

虽然婚姻率下降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但与西方不同,我国尚未对未婚生育和事实婚姻做出承认,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结婚率和生育率是直接挂钩的。而随着全国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鼓励婚育已经成了各地施政的主要内容。

专家建议,国家应当认真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比如,可以适当延长婚假、产假,倡导人们平衡家庭和工作,从而促进结婚生育。此外,政府也应推出家庭友好的公共政策,比如以家庭为单位纳税的财政政策,降低家庭的税务负担;一线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优秀青年,但是高昂的房价让很多人难以在年轻时开始独立的家庭生活,因此稳定房价、为大家庭提供廉租房等措施将能缓解部分压力。

浙江省社科院的有关专家表示,目前来看,很多国家都在鼓励和支持年轻人相亲、结婚、生子。其中很重要一块是通过经济手段来调整,比如有的国家收所谓的“单身税”,有的则奖励结婚生育的家庭。对于我国来说,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把个税调整为以家庭为单位征收,让想结婚的年轻人打消一些顾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