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生的标签是骄傲还是负担?大学教会我们的是什么?学姐有话说

如何看待继北大硕士被阿里巴巴拒了后,清华的博士也被百度拒了这件事?

我觉得这件事,可以分来两部分来看。

第一:名校生被拒后,发文寻求心理平衡。

第二:毕业生和社会用人需求的不匹配。第一点:名校生的骄傲是好是坏

第一件事:确实有这个现象,可能考上某所大学就是人生的巅峰,是人生抛物线的最高点,从此开始走下坡路。这个高点荣耀,即是曾经刻苦努力的代表;也是今天一次次失败,无法规避的悔恨。于是两种情绪,让自卑于骄傲,使得自己无法放正心态看待自己。毕竟:名校毕业和成功,并不关联。

面试失败本来是小事,如果只是和朋友吐槽,我觉这也不算什么,这就是像是:很多女孩会说的:我长得这么美,他竟然不喜欢我!这是同理。而且百度未能录取,也未必光是履历和能力,还有很多原因。所以,这次失败了,或是自嘲,或是调侃,过去了,就再接再厉,谁年轻时还没有张狂过呢。

假如,一直被这种心态束缚的话,后果就很危险了,因为你面试的公司并不亏欠你,它们只是在寻找合适的人员而已。这样傲娇着,最后不肯看清自己和现实,最终只能陷入自怨自艾的心态里出不来。

不过我也想说,虽然发文说这话有点狂,但是社交媒体趁机炒作,对发文人的伤害还是很大的,因为也许他只是年少的轻狂,可就因为他背负了名校的标签,他的行为就被无限放大,其后果,无非是逼他自悔或自毁。

所以这个千辛万苦,努力来的骄傲,到底是好是坏呢,我觉得家庭教育和心态管理决定了它的意义。

不过,我希望很多职场经验丰富的人,可以多多指导和引导。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第二件事:大学教育是否要匹配社会需求

而且我这里特别想说的是,我觉得大学教育更多的是给每个人做选择前,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大环境,在这里或是确定未来工作,或是选择走研究之路等等,它的不错定性,给真正的未来降临前,留下一些浪漫主义的色彩。

另外,就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也许会让四年前的热门便冷门,而今天我们的时代,何止四年,一个月便有大变革,在人工智能崛起的时代,我们甚至不知道何时,那些我们追逐的工作,就会被瞬间取代。

这份焦虑几乎侵袭了每个人,可同时也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那么大学教育就能给我们答案吗,我觉得也是不能的,读书学习,有时候是为我们开启更多的未知,所以,我觉得大学期间,最重要的课程,就是学会自己为自己找到答案。

所以从这点上,大学教育未必需要匹配社会需求

那么在未来,当我们面对变化的更加不同的世界,自己就不是那个丧失了学习和变通的人。

所以假如毕业专业,和社会提供的机会并不契合,我觉得也不该有那么多焦虑,我们学会不是一门技术,而是一种能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