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称空气污染不仅来自于一次排放,还有二次形成的颗粒物!

在大千世界当中,两个人能够相识相识是需要缘份,有缘无份的人就是走在对面也是不相识的,而宇宙当中气体分子的数量是比人类的人口数量多很多,如果能够把二甲胺分子和硫酸分子放在一起,那么就会形成大气新粒子了。

经过长达七年的努力研究,复旦大学的工作人员发现了硫酸二甲胺-水三元成核的现象,从而解释了大气新粒子形成的化学机制。它的发现将会为我们国家的大气污染做出自己的贡献,而最近这一研究成果被发表在了《科学》杂志上面。为什么空气当中会存在着纳米微细粒子呢,很长时间一来科学家们都是无法解答这个问题。而大气污染物当中的纳米微细粒子的形成过程当中,由于这些细小的粒子体积都是非常小,我们用肉眼几科是看不到的。因此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研究团队使用两年的时间对所在城市的大气进行全面的观测,他们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从而得到了大气当中1-700纳米区间大气颗粒的粒径分布浓度,从而得到了大气新粒子的成长速率和形成速率。这些新的研究成果是相当的有意义。在研究的过程当中,研究人员发现大气新粒子的形成是由一个二甲胺分子和一个硫酸分子的随机碰撞平生的。当它们碰撞在一起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当它们长到一定的大小时,就会形成了新的气体粒子。

如今我们认为汽车的尾气和工厂的大气污染是形成空气污染的原因,研究人员认为这主要是一次的排放,另外在空气当中有时还会产生二次形成的颗粒物。对于二次形成颗粒物的过程是更复杂的。通过二次形成的颗粒让空气当中的颗粒物的数量更多,质量更重。因此此项的研究成果是十分有价值的,研究还有更多的地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因此有关这个项目的研究还会在今后的时间里一直持续下去。研究的成果可以让人们更好的理解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和雾霾的关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