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手机市场半年报:头部格局定型 中小品牌陷入集体焦虑

飞象网讯(高靖宇/文)2018年已过半,回看这半年, 头部品牌的吸附效应越来越明显,中小品牌正陷入到集体焦虑中。

近日,国内市场研究机构赛诺发布2018年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销售的数据,数据显示,2018年1-6月份,OPPO、vivo分别以3813万台、1551万台的销量位列前两位,苹果则以3211万台的销量位列第三,这也是唯一进入前五的洋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以3057万台排名第四,而荣耀则以独立品牌统计,以2839万台销量位列第五,华为、荣耀数据合并则可达5896万台。

小米位居第六位,销售量为2670万台。魅族、三星、金立分列七到九位,整体销量均未过千万台。

不难看出,市场规模的紧缩导致竞争异常激烈,中小厂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6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上半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1.96亿部,同比减少17.8%,其中国产品牌出货量1.76亿部,同比减少18.6%。

赛诺数据也给出了类似的趋势,2018年上半年每个月的智能手机销量都是同比下跌,尤其是1月暴跌15.4%,而销量最高的6月也跌了1.5%。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这些强势品牌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以及在消费者中良好口碑实现销售业绩的稳步积累。另一方面,品牌厂商持续关注市场发展态势和用户需求变化,不断升级产品系列,强化品牌影响力,提升了品牌实力。

今年上半年,“华OV米”四强推出的旗舰机在工艺设计、系统优化等方面的发力令人印象深刻。华为P20 Pro代表了目前手机拍照的最高水平,标志着智能手机进入了三摄时代;OPPO Find X的双轨潜望结构,解决了“刘海屏”所带来的全面屏问题,拥有了93.8%的极高屏占比,创意十足;vivo NEX旗舰版拥有屏下指纹识别、升降式摄像头、Jovi语音助手等多项黑科技;荣耀Play则有GPU Trubo加持,通过软硬件协同的图形处理加速技术,系统流畅性得到大幅提升。

头部品牌厂商正在成为新技术的引领者与普及者,这些旗舰手机所应用的技术或创新设计,无一不是引领了当前智能手机的功能性、设计潮流,同时也赢得了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可。而更多中小品牌面临洗牌危机,未来只能专注于细分市场,否则处境将会更加艰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