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刚读完的他,在审计署上了七天的班

今年暑假,审计署审计宣传中心与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主办了“新时代新作为——国家审计走进高校”普法公益宣传活动。50多名大学生记者受邀走进山东省、浙江省、广东省审计厅以及审计署京津冀办、沈阳办、重庆办等6个单位。这是审计署第一次向大学生记者“敞开大门”。

南审有三名学生记者入选此次“高校媒体记者走进审计”实践活动,其中艾轩澄刚刚结束了在重庆特派办的工作。审计署审计宣传中心副主任张莹这样评价他:“南审宣传部的学生记者艾澄轩同学很优秀!活动中,他们小组出了很多惊艳的作品,他也是主力。这孩子不仅有专业,稿子写得棒,而且还有激情、守规矩,对审计有着真情实感!不愧是南审娃,棒棒的!以后还要邀请他来参加我们的活动。”

那就一起来看看艾轩澄的审计署之行吧~~

我叫艾轩澄,是一名金融企业管理班的在校生,也是一位校园记者。7月将至,紧张而疲惫的大二考试周结束了。还没来得及和朋友庆祝,一则召集令的出现改变了我的暑假轨迹。

紧急集合,有机会到审计署“工作一周”!这么好的机会,我紧紧地抓住了。

一排左一,那个戴眼镜的专注男生就是他哦~

满怀着憧憬与好奇,在老师和舍友的鼓励下,我报名参加了审计署审计宣传中心和中国青年报联合举办的“国家审计走进高校----高校媒体记者走进审计一线”暑期实践活动。

经过报名筛选,作品提交,电话面试多个环节后的选拔后,我最终幸运地和来自天南海北的54名大学生记者一起,得到了成为“一周审计人”的机会。如愿入选前往审计署重庆特派办的学生记者名单,和另外七位小伙伴组成了“重庆超能战队”。

因自带审计标签,我要比别人更努力

作为南审的学生,出门就自带审计的标签,这也让我感到压力倍增。一边飞速订票,收拾行李,一边开始疯狂恶补审计领域的动态前沿和相关知识。从南京返回甘肃的家中,我只呆了不到八个小时,就匆匆踏上了前往重庆的审计之旅。

经历了长达四小时的暴雨延误后,火车终于缓缓地停靠在了重庆站。走出车厢门,迎接我的是山城的热浪,还有充满未知的挑战。

马不停蹄来到住地,和从四面八方赶来的队友们简短寒暄后,一线审计新闻记者的生活正式开始了。审计是什么?一线审计要做哪些工作?国家审计有哪些职责?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我们开了第一次选题会。

第一次选题会

面对“三大攻坚战”“精准扶贫”“联合国审计”等一系列全新的名词,大家都似乎有些无从下手。查阅大量资料成了必要的功课。第一晚,早睡的奢望就被彻底打破了,直到凌晨一点,大家仍在挑灯夜战。

一线审计现场

上过审计实验课的我,原以为审计就是在办公室里“看账本”。在第二天的审计故事会上,许多一线审计人的故事让我们改变了对审计工作的固有印象。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审计工作不仅多种多样,而且有血有肉。

交流现场

曾在艰苦的非洲地区、叙利亚前线参加过审计工作的费怡老师,在联合国审计舞台发出中国声音;像解数学题一样入迷的李继华老师,在资料堆里挖线索,展示了他的“探案”历程---审计利剑如何精准直入发现问题;负责环境审计工作的南审学姐张婧老师,跋山涉水为长江流域开发和生态保护奉献青春力量。

从校园记者到一线审计人,有了更多的荣誉感

到了第四天,深度采访正式开始了。“轩澄,你可以负责一篇人物稿吗?”中青报的马宇平老师鼓励我尝试进行一次特别的写作锻炼。

美丽的马老师带着大家采访

刚接到这个任务时,我有些慌。此行之前,审计于我而言算是一个只涉及了皮毛知识的新领域,深入一线进行采访也是人生中的头一回。偏好视频剪辑的我,暗自紧张在学校时没有多练练写作。

不过,我没有退缩,果断地接下了采访任务,这场采访被中青报称为“90后之间的同龄人对话”。

采访前,我一边跟着署里的老师深入了解审计工作,一边不停地为自己的人物稿“物色主人公”。几天的学习交流后,我认识了许多优秀的90后审计青年,他们为国家的审计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我锁定的采访对象赵诗月,是审计署重庆特派办二十三位“90后”工作人员之一。曾经同是校园记者的她,始终梦想着仗剑执笔走天涯。

相似的经历让我感同身受,审计和新闻工作,都能体察世间百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是二者共通的特性。

虽然没有在审计一线工作,由于分工的不同,赵诗月更多的时候在办公室工作。但每当听说同事们查了一起大案,护卫了国家资金的安全,抑或是同事们的工作保障了民生工程的落地,她也都会为自己是一名审计人而感到自豪,工作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记者工作要用文字,审计工作要用数字。文字和数字,都是我生命里不可缺少的部分。”

这位可亲的审计人告诉我,新闻工作很讲求时效性与严谨性,很大程度上,审计工作也是。做新闻要打破内心的障碍大胆沟通,做审计工作同样也需要极强的统筹协调和沟通能力。

紧张的工作现场

除了相似的工作技巧,对她影响最深的,是日积月累所形成的“正义感”。当听到正义感三个字时,我看到了她眼中闪过的光芒。正义感是什么?随后的巫山之行让我有了自己的答案。

山路

巫山之行,走进一线扶贫审计现场

第五天,我们离开了重庆市区,驱车6小时后终于抵达了巫山县,走进了一线扶贫审计现场。

烈日下的巫山,气温近40度。

前往扶贫审计一线的汽车,在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上颠簸不停。面对这样艰苦的条件,大家似乎都有些难以招架。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发梢滑落。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眩晕感,靠吃两片晕车药挺过漫长的山路。

同行的审计工作人员却告诉我们,这样的路他们基本上天天都要走,为期90天的扶贫审计项目,有一半多的日子都在前往村镇的路上。

特派办和蔼的张明老师,是我们南审最后一批从莫愁校区审计专业毕业的老学长。这一路上,他耐心回答了我们许多疑问。

张明,右一

“为什么扶贫审计要亲自到实地调查啊?难道查查账本里的数据不足以发现问题吗?”学长解释道:“亲身亲历到实地,才能够有所收获。扶贫审计不同于金融审计,不能通过无法更改的系统数据直观地看到问题所在。”

电商助农,易地搬迁,产业扶持。通过多个实地项目的走访与调查,我们慢慢感受到一线扶贫审计的艰苦工作,正是正义感的真实写照。

“实地查看具体的扶贫项目,一是要看看扶贫资金有没有用到该用的地方,二是要看扶贫资金有没有用出好的效果。审计不光要揭示违规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有关部门完善政策制度,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作为一名具有多年一线审计经验的年轻“老将”,张明笑着告诉大家,这样的山路他们基本上天天走。

扶贫审计,数字背后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这项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发现问题,更是为了落实政策,打通“最后一公里”。民生百态不在账本上,在田间地头。正是一线脱贫审计人员无私的付出,让脱贫攻坚未来可期。

这七天,充实的日程和巨大的信息量,让每个人的神经始终高度紧绷,连吃早餐都要带着电脑改稿。“路上的时间全都在讨论,车上的时间全都在列提纲。”

为了能尽可能地表达准确,还原出一线审计实况。大家一边恶补审计知识,一边进行新闻工作。拍摄现场照片、收集视频素材、整理录音、撰写稿件、微信排版、剪辑视频是每天的日常。

尽管忙碌,可每个人都在交稿、改稿、再改稿的“崩溃”中不断提升。在马老师的不断鼓励和帮助下,重庆超能战队鼎力合作,在多个媒体平台发表了精彩的作品。

转眼到了告别的时间,离别总是不舍。七天的山城记忆让人终生难忘,宝贵的新闻采访经历让我受益良多。一次审计行,常伴审计情。

临别前,我们制作了一首重庆特别版的《好想你》,送给审计署重庆特派办,留住回忆。

歌词修改:艾轩澄

文丨艾轩澄

图丨重庆超能战队

责任编辑丨柒柒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