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观察高片酬演员收入是一位退休老人一千二百年退休金总和!别和流量明星比

文/家奴

《北京晨报》7月2日的“互动话题”栏,登了一则退休老职工的心声:“养老金上调得民心!”来信人说,他打心眼里高兴:上调后人均月增长210元,达到平均近4000元。

我就此算了笔账:一月四千元,则一年差不多五万元。天价明星一次片酬六千万元,是老职工一千二百年退休金的总和!

他认为,兹事体大:事关社会和谐,事关国家稳定;破解之则国家幸甚,听任之则社稷危矣。冲击了主流价值观,搞乱了人们的思想。搞乱社会风气,颠倒人生价值,贻害广大青少年了。

天价明星的恶劣样本,却在诱惑着青年人脱离正道,走上歧途。有三四天掠得普通工职人员上千年收入的榜样在,有超男超女一夜成名、一举暴富的榜样在,难道对当科学家、当大国工匠的向往没有冲击吗?更别提到边疆、下基层为民众服务了。说个极而言之的话,如果一个社会的风尚是全民追星、全民拜金,有百害而无一利。

此话一出,立即引来一轮新的辩论:

甲,我,某所硕士研究生,早上六点出门挤地铁,晚上八点半下班挤地铁再回宿舍。举目四望,能查到的租房信息没有一条低于我的月收入。交通补助,国家津贴,劳务费等等全加一起,月收入不超过四千。也许,我现阶段没有为国家创造价值,没有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但是,我好歹是从小到大从未休止地学习着,努力着,才能有今天的职位。好吧,我要工作1200年,才能挣到流量明星一周的工资。你们说,这让人还怎么搞科研?

乙,那些明星刚出道的时候还不如你,而且出名的比例很低很低,你现在工资低,几年以后月薪上万不是问题,如果能力突出,到一个好企业去,年薪百万也不是问题,高收入在哪个行业都是极少数,摆正心态,努力工作,比抱怨来的好。明星高收入是市场选择,只要不偷税就没问题。

甲,谢谢劝勉,但是还是要说一下,所有行业刚出道肯定都不行,不是说明星刚出道不行。全国那么多青年,能读到硕士博士的,也不多呀,我们也是一批“稀有”生物啊。我可是在学习这个行业里,出道多年了。非要算的话,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算。

乙,中科院硕士,等你工作了就好了,或者再熬几年博士,将来说不定更好?现在学习阶段嘛,穷是必然的,也没别的办法,中国的教育已经不贵了,你先拿天将降大任那句自勉一下吧,等工作了就好了。

甲,我倒不是嫌自己穷,真要觉得过不下去,我就回老家随便找个工作完事了。好歹也是c9毕业的,到哪儿还没口饭吃了?只是为整个行业感到不忿,感到不安。明星大把大把拿钱,科研工作者只能“安贫乐道”,在当前以金钱收入衡量一个人的劳动所得的情况下,还有几个人愿意来探索未知,优化文明?很多网友也说到了,小孩现在都不愿意当科学家了,只想当明星。

乙,你还没什么贡献就拿4000多了,我70后,1993年中学毕业,当年就参加工作,在很多城市参加过建设,也参加过一些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例如奥运场馆三峡大坝上海金茂大厦等,到现在不过3、4千一个月。我虽然没读过大学,是个农民工,但工作2、3十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收入才勉强度日,我找谁说理去?

我并不想给那些“天价明星”提供什么说辞,只想提醒你在拿自己与万中出一的“流量明星”对比之前,能去关注一点:那些刚入行的“演艺新人”,过的是什么日子;如果“背景”一般、“条件”一般、日后一直运气也一直一般的话,他们将面对什么样的人生;而你呢?除非自己作,否则你的人生最“差”能如何?你之前付出的学习努力真的“毫无作用”么?

讨论结束,有人评论,高收入就高税收吧,收入超过100万就要按90%的比例来缴税,死后遗产也按照如此比例来,才合理。

国外的大腕的片酬远不如国内明星的片酬,这是事实。

决定明星天价片酬的并不单是市场,同样的娱乐圈市场,为什么国外没有天价片酬,而国内却出现了,一个市场行为就可以解释了?

说到底还是这个市场没有正确正规的规范,让一些人钻了漏子。

比如一部电影,同样的投资,是把大部分资金花在明星身上,还是特效等其他地方,差别难道看不出来吗?

而最重要的是你的演技和你的片酬要匹配啊,这才是这个市场正确的打开方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