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拉开115街坊旧改的序幕 居民期盼已久

■91岁的吴奶奶即将搬去新家,让媳妇推着车拍照留念本报记者周馨摄

“从媳妇盼成婆婆,终于等到这一天!”今天清晨,一辆辆身披彩旗的搬场车驶入静安区曹家渡街道忻康里,寂静的小巷顿时热闹起来。原来,今天是115街坊旧改项目集中搬场的日子,经过“二轮征询”,签约首日居民签约率以99.09%的高比例生效,为静安区2018年的旧改工作打响了第一枪。

老房居民苦盼动迁

居民马阿姨抱着2岁多的孙子感慨万分,她告诉记者,“我从静安区万春街嫁过来,在这里住了30多年了。20多平方米的统间,一大家子挤在一起,屋子又小又破,烧饭、上厕所都在里面。”她说,有天晚上半夜醒来,发现有水滴在自己脚上,到楼上邻居一问,才发现原来是楼上打翻夜壶,水从木板缝里漏了下来。“邻居将夜壶换了地方,可我刚睡着又被水滴醒,原来夜壶换到了床头的位置。”为了等动迁,儿子结婚后迟迟不生孩子,几年后感觉动迁无望,才生了孩子。四代同堂实在挤不下,儿子一家只能在外面租房子住。“从媳妇盼成婆婆,总算阳光照到我们了,等到了旧区改造。”

69岁的陶老伯,原先与母亲一同居住在这里,15平方米的房屋有9个户口。这次家里人反复协商达成一致,陶老伯选了嘉定南翔的新房,开开心心签约,将在新房里安度晚年。

列入政府实事项目

据悉,115街坊旧改项目待征收房屋面积19195平方米,共涉及568证、户籍人口2600余人,是一片居民集中的老式旧里房屋地块,间杂少数老旧厂房。该地块居民矛盾一直十分突出:由于房龄长、结构差,马路开过重型车辆房屋就会“抖三抖”,居民“如厕”全靠马桶;许多房屋没有厨房,只能在房间或公共走道内搭灶台做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多年来,尽管115街坊也曾多次传出要启动旧改征收的消息,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实现。一次次搬家的希望落空,成了居民最大的心病。今年4月,静安区委区政府多方协调、筹措资金,将该地块的改造工作列入区政府实事项目,成立了旧区改造专项指挥部,拉开了115街坊旧改的序幕。

为方便居民获取准确信息,指挥部整合司法、民政、人民调解等各方资源,将居民接待窗口前移,提供现场咨询,并做好家庭矛盾调解和帮困帮扶,坚持阳光征收、依法征收、有情征收。曹家渡街道党工委则以党建为引领,党员带头志愿参与,共同推动征收工作顺利进行。

“二轮征询”首日过关

终于等到了“二轮征询”的首日,不少居民早早来到签约现场,不但自己立马签约,还动员老邻居们“早签早搬场”。大屏幕上的签约数字不断攀升。当数字终于突破二轮征询生效标准时,全场响起一片欢呼声、鼓掌声,人们期待这一天已经太久太久……

王先生祖孙三代挤在一间小房间内,征收之初,曾表示绝不“妥协”。征收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慰问,带去最新的政策信息并详细解读,和他本人及家属反复沟通,结果他转变为积极支持政府工作的“领头人”,在第一时间内完成了签约。二次征询生效的那一刻,他感慨地说:“孩子终于能拥有一个自己的小天地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